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問政_苟在明末當宗室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苟在明末當宗室 >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問政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問政(1 / 1)

堵胤錫從孟津渡上了渡船,上渡船前堵胤錫讓自己的老仆把馬車送去了渡口的驛站,並從驛站那邊取得了一張朝廷前些日子給出的移民台灣的告示。

看完了這份告示後,堵胤錫心中大定,不出他之前的預料,果然這份告示是朝廷前些日子剛剛出台的,由皇帝和內閣下文,讓河南地方官府向民間傳達的通知。

台灣設府,接下來不僅隻是官府的設置和官員任命,更重要的是怎麼治理台灣。而台灣地廣人稀,整個台灣的明人包括當地的土族夷人僅僅隻有十一萬出頭而已,而且其中大半還是夷人,真正治理下的明人不過區區五萬而已。

就算加上駐守台灣和澎湖的官兵,這個數量也沒超過六萬,這麼點人放在大明僅僅隻是一個小縣的人口,而台灣作為一府這麼點人實在是太少了。

沒有充裕的人口,一切施政都極為艱難,僅僅是開荒和耕作就不易。假如僅依靠目前台灣的人口來逐步發展,天知道要發展到什麼時候去,或許幾十年,或許上百年?這也太久了。

況且夷人的數量現在是超過了明人,對於台灣當地的統治穩固也不是什麼好事。所以在這個情況下從內陸向台灣移民是必然的,也隻有依靠移民才能改變台灣人口的比例和數量,才能有充裕的人力去開放台灣。

為了移民台灣,朱慎錐首先就想到了位於中原的河南一地。相比其他省份,河南人口向來最多,而且河南的土地兼並也是較為嚴重的。和江南不同,江南因為商業繁榮,再加地方的桑蠶織造業和手工藝的發達,此外還有對外貿易支持,雖然也有嚴重的土地兼並現象,但老百姓的日子相對好過許多,社會矛盾也沒這麼激烈。

而陝西等地,因為之前流寇的緣故人口銳減,再加上平定流寇的時候所俘虜的流寇大部分都被朱慎錐送往了蒙古,歸屬於土默特和察哈爾管轄,以加重漠南蒙古區域的明人數量。

因為這些原因,從河南移民台灣是最為合適的,而且朱慎錐也沒想一開始就大範圍的移民,畢竟一下子移民太多朝廷也吃不消,這麼多人上了台灣島,在那邊怎麼生存?又怎麼居住?後續怎麼開拓都是難題,所以移民要一步步的來,先用一年時間移民一萬戶,也就是近五萬人足以,等這批人在台灣站穩腳跟,開拓有了成效後再逐步繼續移民,如此就妥當了許多。

在知道自己即將要去台灣赴任的時候,堵胤錫就考慮過台灣人口不足的問題,但沒想朝廷早就想到了這些,並提前開始做了安排。看完了這份告示後,堵胤錫很是欣慰,心中不由得也對朱慎錐的高瞻遠目暗暗佩服,有了這些措施,他去了台灣就能大展手腳,做事就便利許多了。

等坐船過了黃河,抵達北岸後,原本打算一路慢行的堵胤錫改變了主意,他直接加快了行程,徑直就朝著京師而去,十多日後順利抵達京師。

等到了京師後先尋了個地方住下,就朝宮中遞了折子。當天傍晚,宮中就來人傳了話,說第二日讓他進宮麵聖,皇帝會在乾清宮見他。

翌日,換上了官服,堵胤錫前往皇宮,在宮門驗明身份後由侍衛和太監領進宮中,沒一會兒就到了乾清宮。

平日皇帝辦公的偏殿中,朱慎錐已等著堵胤錫了,說起來無論是朱慎錐還是堵胤錫,兩人都是第一次見麵。

堵胤錫年過四十,身材中等麵容消瘦,如不是穿著官服,看起來就和一個鄉間老夫子沒什麼兩樣。但他的一雙眼睛卻不尋常,兩眼特彆明亮,舉手投足之間更是舉止有度,帶著一股從容不迫。

而堵胤錫在見到皇帝的同時也在暗暗打量朱慎錐,他曾經見過崇禎皇帝,但卻是第一次見朱慎錐。相比崇禎皇帝,麵前的這位永明皇帝非但更有氣度,而且容貌更酷似畫像中的太祖,看來所傳聞的皇帝乃當年太祖嫡三子晉王之後一點都沒錯,要不然也不會是這樣。

而且朱慎錐不僅更有帝王氣象,言語態度中卻沒有什麼皇帝的架子,見了堵胤錫很是客氣,不僅賜座,還對他噓寒問暖,詢問了這一路的辛苦。僅此一點就讓堵胤錫心中感動,回答了皇帝的話後,兩人順勢聊了起來,從他最初在南京任職,後轉任鈔關,到後來當知府和學政,還有這些年陝西、甘肅兩省的政務情況談了好久。

“堵愛卿有大才!”朱慎錐由衷讚歎,早他入京之前,朱慎錐就仔細了解過對方的情況,越了解越覺得孫傳庭所推薦的人的確真是不錯,這位臣子文武雙全,雖然比不上洪承疇、孫傳庭的名氣這麼大,但相比他們兩人卻更合適台灣知府的職務。

在六部任過職務,當過鈔關的一把手,還乾過知府,訓練過兵勇配合朝廷官兵剿滅過流寇,這些年又協助陝甘總督孫傳庭治理地方,還任學政。可以說這人幾乎是個全才了,在每個職務上都乾的非常好,是去台灣最合適的人選。

“臣不敢令陛下如此稱讚,臣隻是做了應當做的事罷了。”

“嗬嗬,應當做的事做好就是不易了。這天下這麼多官員,可又有幾人真正能做到應當做的事?你這些年在地方多處任職,儘心儘力為國為民,說是能臣並不為過。”

“臣……。”堵胤錫起身正要再說什麼,朱慎錐擺了擺手讓他坐下,繼續道:“台灣設府一事你已知曉,這一路前來京師想來你早也當明白朕讓你入京為何?對此你可有想法?”

“臣並無想法,陛下在台灣設府派駐流官乃好事,對此臣表示讚同。至於派臣去台灣,臣也無異議。”

“好!”朱慎錐撫掌大笑,又問:“既然你這樣想,朕心中甚慰。如此,你可想過等去了台灣如何為政否?”

“臣略有考慮,但臣畢竟對台灣不了解,眼下所知隻是皮毛,臣雖有所想,但是否可成行,還需臣至台灣看過後才能依情治理。”

“無妨,你現在所想說來就是,算是朕聽聽你的打算。”

“是……。”堵胤錫應聲答應,當即就侃侃而談起來。

和朱慎錐判斷的一樣,堵胤錫早在離開陝西的時候就琢磨過如果去了台灣後怎麼施政和管理台灣了。

堵胤錫在地方的經驗豐富,不僅當過地方官還親自帶過兵打過仗,對於其他也頗為了解。但台灣畢竟不等同大明本土,台灣在海外,而且台灣的風俗人情和本土也大有不同,所以堵胤錫考慮了許多。

既然現在皇帝問起,堵胤錫自然也不隱瞞,當著皇帝的麵堵胤錫就說起了他的想法。

其中關於移民一事,原本堵胤錫是打算見了皇帝後提出的建議,但沒想到朝廷提前做了這一步,這讓堵胤錫意外之餘也很是欣慰,看來皇帝對台灣還是很上心的,要不然也不會出台這樣的移民政策,有了這個政策,再加移民到台灣的人口,這就讓他治理輕鬆多了。

對此,堵胤錫逐步講解自己的計劃,從編戶齊民開始說起,再講到了移民在台灣開荒和道路、水利的修築等等,隨後又談到了民生保障和貿易方麵。堵胤錫畢竟曾經在鈔關乾過,他和其他官員不同雖是正牌子進士出身,但卻是懂得貿易和金融的,很清楚海貿的暴利和收益。

而且台灣新設府,整個台灣可以說是從無到有起來的,雖然朝廷給了政策和待遇,可要憑著這些,隻靠台灣自身以正常的情況來發展,這個周期實在是太長了。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朝廷對移民的稅賦進行了五免三減半,也就是說在未來五年裡當地官府在稅賦上幾乎收不到什麼稅的,而五年後三年裡也僅僅隻維持一半的稅賦征收,在這種情況下台灣府不僅不可能上繳稅賦給朝廷,就連維持正常的開支也需要朝廷不斷輸血。

堵胤錫很清楚求人不如求己的道理,而且他更知道如果沒有可靠的財政來源,他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作為台灣知府他要做的事和用銀子地方太多了,尤其是這樣從無到有的施政,手裡銀子怎麼可能?

所以想來想去,堵胤錫就打起了海貿和商稅方麵的想法,台灣位於南海,又是海上要道,假如能借地利之便作為南洋海貿的中轉港口,依靠海貿僅僅當一個二道販子的話,那麼借這個機會台灣府就有了穩定的財政收入。

隻要有這財政收入,台灣財政就有了保底,堵胤錫也就有了更多的底氣。

對於堵胤錫提出的這個要求倒是朱慎錐之前沒有考慮到的,這讓他眼睛頓時一亮。在之前朱慎錐已經讓人測算過未來五年中對台灣持續的投入了,彆看區區一個台灣,可未來投入卻是不少。畢竟台灣不僅有一府,還有三縣,再加上駐紮台灣和澎湖的軍隊,這些都是實際的開支。而且為了台灣開拓,朝廷已給予了諸多政策,這些政策也需要財政的支持,在台灣無法自我造血的情況下,隻能由中樞進行補貼,這筆開支可不是小數。

可一旦按照堵胤錫的想法進行中轉貿易,適當開放港口的話,那麼台灣的地位就明顯不同了。台灣地理位置極好,遏製著南海海道,一旦這個辦法成功的話,中樞對台灣的投資壓力大大減輕,這豈非是兩全的辦法?

“此事你寫個奏折上來,朝廷前些時候下文設置了總理衙門,總理衙門由張錫鈞為總理大臣,總攬貿易和外務一事,這件事如要做不僅是台灣府的事,還要總理衙門配合。”

“臣明白,臣回去後就擬折上奏,總理衙門臣也會去一趟,同張大人商討一番此事征詢他的意見。”堵胤錫見皇帝沒有一口否決,而是如此說心中放下了一半,連忙回答道。

朱慎錐微微點頭,望向堵胤錫的眼神中滿是讚賞,這樣的一個能臣之前怎麼就忽略了呢?不過如今也不算晚,先讓他去台灣當幾年知府,等台灣一切上了軌道後再提拔上來,日後可以重用。


最新小说: 西遊:攔路人! 盜墓:馴大黑耗子日記 拜托,超級英雄也會染上班味的 我的符籙能高考 共夢後,嬌軟美妾被權臣寵爆了 金烏重生:開局成為廢材太子 密林詭秘錄 快穿之炮灰的穿越之旅 死對頭霸總重生後,對她低聲誘哄 寒門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