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都看我作甚?我說到做到——如果我做不到,我的子孫後代也會做到!”
朱元璋笑了笑,道:“行了老十三,咱知道你有誌氣。劉寬,你方才不是說有三方麵原因嗎?那後世武學衰落的最後一方麵原因呢?”
劉寬道:“優秀的武術都是從實戰中發展出來的,而清中晚期至新朝建立的一百多年前間大部分時間都是亂世,習武者很容易得到實戰機會。”
“待新朝建立,天下太平,律法也重新變得森嚴,容不得習武之人憑借武術傷人、殺人,而有些武技偏偏就是殺人技,一動手就很可能將人打殘、打死的那種。”
“習武之人得不到實戰機會,技藝難以提升,等老一輩武術大家相繼去世,中國武術自然就漸漸沒落了。”
“等到後來新朝向世界開放,武術也被朝野重視時,武林中便有很多不通實戰的花架子。後來,甚至有外國人以此嘲諷中國武術都是花拳繡腿,不能實戰。”
“再加上一些騙子借用中國武術之名招搖撞騙,就讓中國武術名聲更差了。”
“反倒是彼時西洋劍術、拳擊運動,日國空手道、高麗跆拳道、泰拳、巴西柔術乃至印度瑜伽等武術在中國大行其道,為百姓所相信。”
“外國那些將武術作為生意經營的資本家,也憑此在中國開設各種武術學校、武道會所等,從中國百姓口袋裡掏走許多錢財。”
“其中又以高麗跆拳道經營的最好,最受年輕人歡迎,跆拳道館在中國遍地開花。”
一時間,老朱、朱標、朱雄英等都聽得直瞪眼,沒想到後世竟然發生了這種事——中國為列強欺辱時,中國武術挺身而出、名揚海外,提振了民族自信心;而等到天下太平數十年後,中國武術反倒不被國人信任了,而去相信曾被那些先輩武術大家擊敗過的外國武術。
簡直不可思議,不可理喻!
朱元璋本來想在劉寬講完第三方麵原因,就結束這個話題的,可此時他卻敏銳地意識到這件事中涉及到了國家層麵的博弈。
他於是問:“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劉寬梳理了下記憶,道:“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當時中國雖然太平了,可相較那些西方國家,乃至被白頭鷹扶持的高麗、日國,還很貧窮——國窮人窮,難免缺乏自信心。”
“另一方麵,微臣方才說了,因幾十年太平,老一輩逝去,中國新一輩習武之人缺乏實戰機會,確實沒幾個能打的。”
“再加上當時跆拳道等外國武術都以先進的商道理念去包裝、宣傳、經營,又靠著相對較多的實戰培養出了些許所謂的高手,在國際賽事上贏得名聲,自然能進入中國,擠壓原屬於中國傳統武術的市場。”
朱元璋微微點頭,算是理解了。
這時朱標問:“那後世新朝麵對這種情況就沒有做些什麼嗎?”
劉寬微笑道,“新朝自是出台了不少政策扶持傳統武術,不過新朝也知道,根本原因在於國力強弱。”
“事實上,待新朝向世界開放三四十年後,國力強大起來,百姓也富裕起來,國民自信心便增強了,便對傳統文化也更有自信了。”
“在微臣來大明之前,已經有一批學習傳統武術的人,用科學的方法訓練,參與各種賽事提升實戰經驗,並並改造傳統武術,使之更加適應當代的各種武術、搏擊等比賽,並開始在國際上獲得不錯的名聲。”
“還有些傳武學習者,則向表演方麵發展,結合傳統服飾、音樂、舞蹈等,再利用現代攝影技術、視頻製作技術加以包裝、宣傳,讓中國傳統武術再次走到世界各國人民視線中,並為相當一部分外國人所喜愛,乃至推崇。”
“其實,除了傳統武術,傳統音樂、樂器也曾遭遇類似的困局,好在最終都擺脫了困境,隨著中國再次成為世界頂尖強國,中國傳統音樂等文化也在世界各地傳播開來。”
聽完,朱標若有所思地道,“我記得妹婿曾提過一個詞,叫‘文化自信’——妹婿方才所說的這些事,便說明新朝國人又重新有了文化自信吧?”
劉寬笑著點頭,“確實如此。”
朱標笑道:“這麼看來,將來咱大明將商品傾銷入西方時,不僅需順勢傳播儒教,也該派遣武者、藝人,去宣揚咱中國武術、音樂、繪畫等藝術之優秀。”
“惟有讓西夷全方位尊崇咱們的文化,才能令他們他們的反抗之心降到最低。”
劉寬道:“如西方天注教為核心的文化,西亞、中亞以伊教為核心的文化,都傳承上千年,在當地可謂根深蒂固。”
“想要瓦解他們的民族自信心,或者說令他們尊崇咱們的文化,確實要這麼做。”
朱元璋也覺得朱標、劉寬討論之事有道理,不過當他偏頭時,卻注意到馬皇後麵上又有了疲倦之色。
他於是道:“行了,武術之事就討論到這裡吧。劉寬,你不是專門為皇後準備了個視頻麼?快些播放吧,放完咱們就散了,回去休息。”
劉寬這才注意到馬皇後臉上的倦色,當即應了聲“是”,調出平板中的視頻。
“陛下,皇後娘娘,這個視頻叫做‘南京圖鑒’,展現的是六百多年後京師的諸多景色。”
聽此,不僅朱元璋、馬皇後眼中露出期待之色,就連朱標、朱橚等人也是如此。
劉寬觸屏播放,視頻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