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他就聯係到了這幾天遭遇的一係列事——有人給按察使司他幾個親戚的罪狀,禦史來滁州察訪。
另外還有一則不太確定的謠傳:據說太子即位後,朱元璋要搬去鳳陽皇宮養老。
雖然京師有火車直通鳳陽,但萬一朱元璋起了興趣,中途下車到滁州遊玩呢?
想到這裡,陸直感覺人都要癱了,倒退幾步,一屁股坐到了椅子上,險些沒滑下去。
這給王氏和陸濤嚇著了。
“老爺,你怎麼了?要不要叫大夫?”
陸濤則道:“爹,就算那致仕的是閣臣、尚書,您也不用這麼驚慌吧?”
“閣臣、尚書?”陸直回過神來,隨即暴怒,起身按住陸濤就打,“你知道個屁!你這回要坑死我了知道嗎?今天我不打死你,就對不起陸家列祖列宗!”
“爹彆打了,兒子都不知道錯哪兒呀,嗚嗚···”
“老爺,息怒呀···”
一時之間,陸家鬨得是雞飛狗跳。
···
···
卻說朱元璋離開滁州後,一路繼續北上。
仍是沿著水泥官道走,中間用雙筒望遠鏡觀看田間地頭。
讓朱元璋欣慰的是,雖然地方上有各種狗屁倒灶的事,但農事卻都不錯——這一點從田地裡莊稼的長勢,以及田地裡農夫的衣著、神色就能看出來。
江北亦是直隸一部分,如今水利設施修建得相當好,田地不缺用水,也不懼尋常的水災,再加上一些農家肥、高明種田技術的推廣,莊稼長勢自然喜人。
農夫也不像以前那樣穿著破衣爛衫,乃至衣不蔽體。雖然如劉寬所講的,農夫們幾乎都穿著打補丁的舊衣服,但相較於十幾年前卻好多了。
並且農夫們不再是瘦骨伶仃的模樣,臉頰有了肉,甚至看起來氣色不錯。
到鳳陽前,朱元璋幾次下車到村莊裡去隨機挑選農戶花錢吃飯,都是和最初的李老漢家差不多,雖然生活中還有許多煩惱,但很多人家蓋起了磚瓦房,十天半月能吃一頓肉,生活水平相較於十幾年前有了很大提升。
等朱元璋到了鳳陽,歇了幾日,滁州黑礦場及教育行業的問題錦衣衛也查清楚了,由成紀彙報到朱元璋這裡。
啪!
朱元璋看完成紀寫的兩份奏本後,摔在了桌上。
“吳忠這小子論領兵打仗連他爹三成本事都不到,這為家裡撈錢的事兒倒是精通。”
“怎麼,難道咱當年賞賜給他家的上千畝田地,每年賞賜的那麼多珠寶、寶鈔,都不夠他們花銷嗎?!”
成紀低著頭,沒敢接話。
吳忠是靖海侯吳禎之子,十幾年襲封靖海侯,目前領地方衛指揮同知一職。
吳禎及其兄長吳良都是早期追隨朱元璋的淮西勳貴,都是在十幾年前相繼病故的,吳良追封江國公,吳禎追封海國公。
而吳氏兄弟子嗣中目前最受重用的是吳良長子,襲封了定遠侯爵位的吳高——其在親軍中擔任神策衛指揮使,屢立戰功。
除此外,吳良的一個嫡女還是齊王朱榑的王妃。
雖然吳家其他子弟不怎麼出色,可在軍中勢力依舊不小,不是成紀可以置喙的。
而此次錦衣衛查到的滁州黑礦場中,有好幾家背後都靠著靖海侯吳忠的關係。若都是普通的石礦,哪怕鐵礦,都沒什麼。
關鍵是其中竟有一處金礦和一處銅礦!
大明目前對私人盜采金礦、銅礦是嚴查嚴辦的,吳忠雖身世顯赫,可牽扯到這種案子中,怕是也要脫一層皮。
不過,朱元璋雖頗為生氣地噴了吳忠一通,卻並未交代如何處理此事,而是道:“派人將這兩份奏本送回京師,交給皇帝。”
“是。”
顯然,朱元璋很克製,退位為太上皇後,不願再處理這些事,免得皇權被分化。
···
···
京師。
朱標自從即位以來,比以前更忙了,頗有種腳不著地的感覺。
以前是他配合朱元璋處理國事,雖說後麵幾年他處理得多,但大多是不難決策的事——那些難以決策、需要權衡利弊真正勞心的事都是朱元璋處理的。
如今這部分事都由他處理,而朱雄英因為剛開始接觸各種國家大事,自然是從簡單的事務入手。
雖然朱雄英也在努力地分擔國事,但朱標仍覺忙碌。
此時雖然距離他登基隻過去三四個月,但朱標已經想將更多事務交給內閣決策——決策是最勞心的,他如果隻看決策是否合適,那就要輕鬆不少。
這日,看完錦衣衛送來的兩份奏本,便道:“雄英,你看看這兩份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