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將衍聖公從北孔轉到南孔去,朱元璋得看大明朝廷是否需要——事實上,當年他建立大明時,便對北孔多有鄙夷,而敬重南孔之氣節。
但他還是將衍聖公的名頭封給了北孔。
原因很簡單,他做出這個決定是以大明開國皇帝的身份,而非一個普通人。
在當時而言,南孔雖然有氣節,血脈也更加純粹,但因為隨宋室南渡,後來在元朝時也並非衍聖公,甚至處於半隱居的狀態,在儒林乃至整個天下影響力遠不如留在曲阜的北孔。
此外,當時北方土地淪落胡塵數百年,他想要儘快收攏北方漢人之心,就必須利用北孔的號召力——當時北孔在北方儒林及金、元兩個朝代官宦之家中有著不小的影響力,這是南孔所沒有的。
最後,他當時還有一種不足為外人道的考量。
北孔是沒有氣節,是血脈不夠純正,甚至曆代衍聖公多半德行有問題。可正是如此,衍聖公才能好好的當做一塊朝廷安撫儒林、歸攏儒生之心的招牌。
若是衍聖公真是道德完人,甚至擁有很強的能力,令天下儒生敬仰乃至遵從,那置大明皇帝於何地?
所以,即便錦衣衛真的查到了北孔曾由蒙古人入繼嫡脈,並無孔子的血脈,他也不會直接曝出來,而是會選擇將其當做一柄針對北孔的懸頂利劍,留給曆代大明皇帝。
不過,隨著這些年大明宣揚、發展科學,儒學受到打壓,這衍聖公於朝廷而言既沒有以往那般重要,同時可能的威脅也大大減小了。
若沒有科學與儒學分庭抗禮,此番即便換了孔府嫡脈,朱元璋也還是會選擇從北孔遠支中挑人封為衍聖公,而非給南孔。
但既然衍聖公名頭沒那麼重要了,倒不如趁此展示朝廷整頓孔府的態度,將衍聖公封給南孔。
此事還可以順帶震懾一下那些不遵守法紀的勳貴二代、三代,也算一舉多得了。
朱元璋將曲阜孔府目前的情況,主要是孔公轍等人的罪行,都讓電報組編寫成電報,又將自己處置孔府的初步想法填上去,然後便耐心等待京師那邊回電。
以他對朱標性子的了解,還以為朱標即便不持與他相反的意見,也會斟酌很長時間。
誰知不過一個小時,電報組便收到了朱標的回電。
電報內容如下:
“孔府嫡脈諸人惡行昭昭、道德淪喪,屬實令人失望,有損孔聖後人名頭。父皇所言廢北孔衍聖公繼承之權,改封南孔宗主為衍聖公,兒臣讚同。”
看完,朱元璋笑著自語道:“看來標兒也被這孔府(北孔嫡脈)諸人給氣到了呀。”
與此同時,朱元璋忽然想問問劉寬對孔府之事如何看的。
可惜劉寬如今並不在曲阜,他也不好因此事就專門發一封電報。真那麼做的話,估計一來一回得花費不少時間,沒什麼必要。
走出電報組所在的房間,朱元璋問:“鄒懷身體恢複得如何了?”
負責此事的李貴道:“陛下放心,他一直在曲阜最好的醫館接受療養,目前皮肉傷已經好得差不多了,就是內傷還需要調養一段時間。”
朱元璋點點頭,“走,咱們去看看他。”
李貴領路,朱元璋很快就來到了鄒懷養傷的醫館,也是曲阜最大的醫館,有點小型醫院的意思了。
事實上,如今大明很多大城都借鑒京師經驗,興辦醫院。
但目前官辦醫院還止於省城及府城、州城,曲阜城池雖然不小,卻並未有官辦醫院,能有這種私人的小型醫院也算是不錯了。
朱元璋到來時,鄒懷正在醫館裡幫忙乾活兒,可見身體確實恢複得不錯。
鄒懷如今雖不知朱元璋的真實身份,卻認為朱元璋確實是很大的致仕官員,認為正是朱元璋的幫助,才讓朝廷嚴查孔府的種種罪惡。
因此,他心裡早已將朱元璋視作大恩人。
見到朱元璋後,他直接跪下磕頭,紅著眼眶道:“多謝黃老員外幫俺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