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寬道,“臣看到的那部科幻中,對所有人的血緣父母都進行了紀律,令其知曉。”
“但因為這人既不是父母十月懷胎所生,也不是父母養育,實際上彼此間並無親情,甚至可能終生都不見麵。”
“到那個時候,社會不僅沒有了像大明這樣一姓聚居的宗族,甚至連三代同堂、兩代同居的家庭都不複存在,隻有夫妻或是個體。”
“甚至可能連夫妻關係都不複存在,隻有個體關係——以前的社會倫理可能會改變很多。”
劉寬說到這裡停了下來。
朱元璋則想象著劉寬所說的那種社會,一時都不知該如何想了。
很快,他就搖頭失笑:“算了,你所講的那種未來,咱大明多半是達不到的,思之無益。”
“你方才所看後世新聞中,難道就沒有對大明有參考意義的內容嗎?”
劉寬略一回想,搖了搖頭,“還真沒有——後世科技水平與社會環境畢竟與大明此時相差太大。”
朱元璋聽了頗感遺憾,卻也沒再追問了。
眼見馬車就要進城,朱元璋想到第一個下載的視頻,不禁道:“咱之前在那什麼破站看到一個評論咱修建鳳陽皇宮的視頻,當時怕耽誤時間隻看了一會兒,心裡卻是好奇得很,可否現在就看看?”
後世評論鳳陽朱元璋修建鳳陽皇宮?
劉寬微愣,隨即暗想多半不是什麼好評。
筆記本電腦雖然已經很久了,但這時電量還足夠,給朱元璋看個視頻是沒問題的。
他當即打開電腦,找到了那個標題為“就算是野史,也不敢這麼寫”的視頻。
視頻開始,便出現了網絡上最流行的那種朱元璋卡通畫像,同時一個自帶嘲諷意味的男子聲音傳出來。
“明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太祖朱元璋曾有一個十分神奇的想法,那就是他想將大明王朝的都城定在老家鳳陽。”
“這個想法,說實話,很有問題。”
聽到這裡,朱元璋就皺起眉頭,有點後悔下載這視頻了。
但視頻是他要看的,如今就算不爽,也要看下去。
“鳳陽在今天安徽的東北,處於淮河南岸,而淮河流域自古以來就是旱澇災害最為頻繁的地區之一。”
“當年要不是淮河堤壩被洪水衝毀,毀壞了農田,朱元璋父母也不至於被活活餓死···”
聽到這裡,朱元璋忍不住了,道:“簡直胡說——咱爹娘分明是因為當時鳳陽以來連年旱災加上蝗災瘟疫,這才病餓而死,哪裡是因為什麼洪澇?”
視頻還在繼續。
總之就是從各個方麵分析出一個結論:鳳陽根本不適合當都城!
之後又講劉伯溫等人對朱元璋進行過勸說,可一向節儉的朱元璋偏偏一意孤行,召集數十萬民眾、工匠,花費大量錢糧,在鳳陽修建了一座規模超過曆代的皇宮!
再後來就出了“魘鎮”之事,然後朱元璋就因此直接放棄了這座用數十萬人力、花費無數錢糧、耗時六年修建成的皇宮。
至此視頻也到了尾聲,阿婆主開始對這一曆史事件進行總結。
“無論如何,朱元璋定都鳳陽的計劃是泡湯了。這宏偉的皇宮也住不了了,就此棄用。”
“今人讀史,難免詫異——難道皇帝就可以因為這種小事浪費掉巨大財力支出和無數工匠汗水、心血建造的皇宮嗎?”
“在我們看來很不合理,但對朱元璋來說卻相當合理。所謂天子者,執天下之大權者也,在那個封建時代,作為皇帝的朱元璋,他的想法誰也不能忤逆,誰也不能更改···”
看完視頻,朱元璋已經老臉漲紅,怒斥道:“胡說——誰說鳳陽皇宮完全被棄用了?咱如今不就住在裡麵?”
“就算咱沒退位時,也每年都要回鳳陽一趟。咱的那些個兒子,哪個不曾在鳳陽軍中曆練過,不曾在鳳陽宮中居住過?!”
劉寬其實覺得阿婆主講的有些道理——當年朱元璋在鳳陽大修皇宮確實是任性了。
反倒是後來因為“魘鎮”之事廢棄皇宮,是可以理解的。
但他當然不會出聲懟朱元璋,而是寬慰道:“太上陛下,既是後人的胡言亂語,又何必放在心上呢?”
朱元璋意識到自己失態了,便道:“這視頻你不準再放給彆人看——不,既是後人胡言亂語,你回頭就給刪了吧。”
劉寬暗笑,口中則應道:“臣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