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在講完“火山冬季”給俄國帶來的1601年至1603年的大饑荒後以及改朝換代之事後,視頻的第一個小章節“脆弱的農業”也到了末尾,阿婆主開始進行總結性講述。
“頻繁爆發的自然災害,讓農民自發地走到一起,在農業上協助生產,在生活上互幫互助,最終衍生出‘土地共有、集體管理、人身依附’的村社製度,因此培養出俄國人集體主義的性格。”
“沒辦法,隻有加入集體,才能在這片窮山惡水中活下去。”
“既然農業無法提供足夠的財富,想要將國家做大做強,俄國隻能另想辦法。”
“尤其是在這次大饑荒後,俄國急需用錢,於是就盯上了一樁大買賣,那就是毛皮。這也是俄國第一次利用‘地緣突破’換取經濟利益。”
“彆看今天的皮草受人抨擊,但在十九世紀前,這一直是門大生意。”
“因為在歐洲大部分地區冬天都很寒冷,皮草不僅能保暖,還很漂亮,甚至可以根據皮草等級彰顯身份,可以說集實用、美觀、社交三大功用於一身,因此成為歐洲人的絕對剛需。”
“但經過上千年的捕殺,歐洲的皮草資源基本耗儘,隻有西伯利亞的針葉林地帶,才能獲得上等皮毛。”
“其中最珍貴的是紫貂——在十七世紀,一張上等紫貂皮頂一個俄國農戶十年收入,因此也被稱為‘軟黃金’。”
聽視頻中提到“西伯利亞”,朱元璋、朱標等一下子打起了精神。
他們都看過後世地圖,知道西伯利亞就是如今大明的北邊,也即是北庭都司、羅荒都司、吉林都司——雖然大明如今對當地的實控麵積並不是非常大,但在地圖上,卻是將直至北冰洋的遼闊土地都囊入其中了,甚至派人到北冰洋邊緣樹立了大明界碑。
也即是說,後世廣袤的西伯利亞,如今都算作大明的國土!
視頻接下來果然講起了俄國在西伯利亞的擴張。
“於是,從1582年起,俄國就開始進攻西伯利亞汗國,直到1598年將其徹底滅亡,由此消除了東進的最大障礙。”
“恰此時,俄國經曆了三年大饑荒,一兩百萬人流離失所,他們中很多人隻能跑到東部草原謀生,最終加入哥薩克,也即是草原武裝強盜集團。”
“而哥薩克就是消滅西伯利亞汗國、開展皮毛貿易的主力軍。沙俄也憑借哥薩克人一路向東擴張,直到1650年詹林林黑龍江的雅克薩,以收購當地手中的皮草。”
視頻此時展現出了一些辮子戲的畫麵,即康熙時期的清國與沙俄的戰爭。
徐達、湯和並非頭回看到後世的清虜,可再從視頻中看到人,仍是一陣厭惡。
至於藍玉、沐英頭回見,就更厭惡了。
藍玉甚至忍不住道:“那就是曆史上替代了大明的清虜?怎麼留著如此醜陋的辮子?連蒙古人的發型都不如。”
旁邊朱雄英解釋道,“清虜便是如今的女真人,涼國公應該見過的,他們的辮子可比這視頻中的更細小,也更難看。”
藍玉道,“清虜竟是女真人?那朝廷為何不儘滅女真?”
朱雄英笑道,“大明如今如此強盛,難道還容不下一個女真族?何況,經過這幾年的移民,東北很多女真部落都被拆散了,裡麵還參雜了不少漢民及高麗百姓,想如後世曆史般再誕生一個威脅大明的女真政權,幾乎不可能。”
兩人低聲議論間視頻在繼續。
“沙俄的行動引發了康熙皇帝的警覺,於是在平定三藩後,發起了雅克薩之戰,將沙俄趕出了黑龍江流域。”
“皮毛為俄國貢獻了海量的財富,並在十七世紀中葉達到了巔峰——當時通過皮毛貿易獲得的財政收入占據俄國財政總收入的三分之一!”
“這就是俄國一路東擴的原因——既然靠農業無法積累財富,那麼就靠動物。”
“但貂、狐狸等貢獻皮毛的動物再多,也經不起俄國經年累月的狩獵,因此到了十七世紀末,俄國的皮草產量就急劇下滑。”
“為了找補新的財政收入,俄國又走上了以地緣突破換取利益的道路,開始尋找新的地緣突破,這個突破就是入海口···”
視頻的第二個小章節“毛皮貿易擴大領土”結束後,視頻便進入第三個小章節“兩個大帝的兩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