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京(圖盧茲)。
通過一係列政策與手段已經獲得一批法蘭西人忠誠的朱桂卻正在跟王妃徐氏商量納側妃之事。
以朱桂的性格,如今又正式建立了藩國,按理講納側妃之事該憑心意來,想怎樣就怎樣的。
但當初朱元璋不知是不是念及朱桂這一性格,將徐達次女徐妙清許配給了他。
嶽父是大明帝國的魏國公、陸軍左都督、軍機大臣,姐夫是燕王,朱桂想不尊重徐妙清都難。
好在徐妙清並非不講理的女人,相反知書達理,頗為聰明,也頗有手段。
之前朱桂在西海都司,為了收攏當地的扈從軍之心,便想納當地一大族貴女為側妃,徐妙清得知後便同意了。
此番,朱桂便以同樣的理由來“請示”徐妙清。
“妙清,你看如今咱都在法蘭西建國了,麾下法蘭西軍隊足有五萬餘人。若不納一法蘭西女子為側妃,隻怕軍中法蘭西將士會始終將咱們當外人呀。”
徐妙清聽了點頭,“大王說得有一定道理,那可有合適人選?”
朱桂雖然知道徐妙清知書達理,卻也沒想到她這麼快就同意了,一時間竟微微有點不舒服,不禁道:“王妃竟一點不吃醋?”
徐妙清好笑道,“大王納妃是為了國事,況且哪個藩王沒好幾個側妃?聽說齊王在那獅子國都納了十幾個當地女子為側妃呢。大王這才納幾個,臣妾吃什麼醋?”
朱桂心裡更不舒服了,覺得徐妙清一點不在乎他。
但他並沒有對此糾纏下去,而是說起正事,“王妃應該知道了,西歐這邊習俗與大明迥異,不僅女子亦有繼承爵位之權,便是女婿都能繼承。”
“因此,咱想從臨近的各國中挑一國主之女納為側妃,將來好名正言順地吞並其國。”
剛才一切都同意的徐妙清聽了卻直搖頭,“大王如此想法可不妥——西夷雖有其規矩,但大王卻是大明的藩王,自當以中國習俗行事。”
“大王想想,若您在這邊借納妃吞並妃子之國的事傳到了大明,會有什麼名聲?隻怕到時候,大王再想在大明招募人才就難了。”
嘶~
朱桂聽了吸了口涼氣,隨即慶幸道:“妙清,多虧你提醒咱呀,要不是咱險些犯了大錯。”
“記得一年前那肅王麾下一謀臣,便想借用西歐習俗,讓我等受法蘭西國王分封,借以建藩,結果被眾人痛批。沒想到今日,咱險些犯了同樣的錯誤。”
徐妙清道,“大王既有此經曆,今後當時時警醒——咱們雖來到這西歐蠻夷之地,卻不能染上西歐蠻夷陋習,那樣時日一久,可也成蠻夷了。”
“咱會謹記此事的。”朱桂點頭,隨即卻沉吟道:“既不能通過納妃來吞並其他國家,那該納什麼的法蘭西女子為側妃?”
徐妙清也略一沉吟,隨即道:“臣妾聽聞,昔日法蘭西王國時,圖盧茲、波多爾皆為商貿繁盛之城。”
“以圖盧茲為例,雖受王廷直轄,但城中事務實際由教堂及那由商賈組成的維持會掌管。”
“西歐雖以貴族為尊,但大王建藩時,這一片土地上的貴族不是被打掉就是逃亡了。如今除了教會,就是那些大商賈影響力大些。”
“大明農商並重,方財稅充裕。大王欲經營好代國,隻怕日後也需要重視商貿。”
“既如此,不如在代京或西平(波多爾)尋一個既有實力,名聲也足夠好的大商賈,納其女為側妃。”
“再對此事加以宣傳,不僅能令軍中法蘭西人對大王進一步歸心,亦可令境內商賈等人心向大王。”
朱桂聽了眼睛一亮,隨即忍不住攬住了徐妙清的柳腰,道:“妙清,你真是咱的賢內助呀。”
在徐妙清的幫助下確定納妃標準後,朱桂當即召集相乾文臣,辦理此事。
因為目前代國境內大城不多,商貿繁盛的更是隻有代京、西平,故而隻用了大半個月,就確定了人選。
卻是選定了西平大商賈弗雷德·莫泊桑之女克洛伊·莫泊桑。
弗雷德在西平以經營紅酒聞名,但同時還是一位海商,家資頗豐,據說可能有數萬金幣的資產——這個時代,能有這麼多資產絕對是大商人了。
至於他的女兒克洛伊,年方十五,青春美麗。
朱桂、徐妙清看了畫像,都很滿意,便下旨讓人準備納妃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