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京師過完中秋節便離開了,重回鳳陽——眼見到了秋季,天氣轉涼,他也要在鳳陽過一段保養身體的日子了。
就在中秋節過後的沒幾日,碧波蕩漾的英吉利海峽,爆發了一場彆開生麵的海戰。
之所以說是彆開生麵,是因為這場海戰與以往爆發在此處的海戰多有不同之處。
第一個不同點是,戰爭的一方是頭回出現在英吉利海峽的大明軍隊——雖然是大明帝國下屬的晉藩、代藩、寧藩聯軍,卻也算是明軍。
第二個不同點在於,這是英吉利海峽的首場海上火器之戰。
當然,這場海上火器之戰雙方力量對比十分懸殊,不僅在於人數上,也在於裝備上。
英格蘭王國作為在過去幾十年曾一度將勢力延伸入歐洲大陸,甚至曾占據大半法蘭西領土的歐洲“強國”,其海軍在歐洲自然也是名列前茅的。
便如眼前這支與明軍遭遇的英格蘭艦隊,便由足足十二艘大柯克船以及好幾十艘類似變種的輕型船隻組成。
柯克船是英格蘭人從維京人哪裡學來的造船技術發展而來的,船隻短而寬,配有船尾舵和船首斜帆,一般來講排水不會超過200噸。但這支艦隊的大柯克船是改良版的,更加高大,排水已接近500噸,足以稱霸西歐沿海了。
並且,如今的英格蘭國王亨利四世,還很有先見之明的在這些大柯克船上裝備了仿造的將軍炮,以增加這支艦隊的進攻能力。
然而,每艘大柯克船上也隻是裝備了兩門將軍炮而已,船頭、船尾各一門。
除此外,就是已經在歐洲戰船上沿用很多年的投石器了,再就是長弓手、長矛手等兵種。算上水手,一艘大柯克船上大約有兩百餘人。
所以,這一支英格蘭的主力艦隊大概隻有三千多人的樣子。
泰勒作為這支艦隊的指揮官,已經是少將軍銜——他才三十多歲,能統領三千多一支英格蘭主力海軍艦隊,原本很是意氣風發的。
可此時,他站在旗艦“海王號”的船頭,望著前方的明軍艦隊,神情卻是凝重無比,一副將要死了的表情。
隻見前方海麵上,明軍的戰船並不多,也大概是大幾十艘的樣子,絕對沒超過一百艘。
可其中最小的一艘戰船,都跟他們的大柯克船差不多一般大!最大的戰船更是大柯克船的好幾倍大,且擁有雙層甲板,甚至船頭、船尾等關鍵位置還披了鐵甲,配上那高大的船身,讓人望而生畏!
另外,這些明軍戰船船舷都有一扇扇類似“門”或者說封閉窗口一樣的存在,泰勒雖然沒到明軍戰船上看過,卻本能覺得,那些窗口內多半藏著什麼利害的武器。
再見明軍戰船正滿帆向這邊駛來,泰勒再次問身邊的副官,“史密斯,我們真的無法擺脫這支明軍艦隊嗎?”
史密斯年齡比泰勒還大,看著有四五十歲了,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海軍將官。
他聞言苦笑道,“指揮官閣下,明軍的戰船雖然更大,可他們的風帆技術也比我們更優良,我們想要擺脫追擊根本不可能。”
泰勒聽了臉色更加難看,但他很快做出決定,道:“逃不掉也要嘗試一下——這些明軍戰船看著就很厲害,我們不可能是對手。”
“另外,這裡畢竟離我們出發的基地海港不算遠,也許堅持一下,我們就能逃回海港。那時,有陸地上的支援,才能與這支明軍艦隊戰鬥。”
“現在就傳達我的軍令,讓所有戰船滿速向基地海港航行!”
旁邊的傳令兵應了一聲,便去傳達泰勒的命令了。
不多時,這支英格蘭王國的艦隊速度便又快了一點。
明軍這邊,晉藩艦隊的旗艦晉陽號上,晉藩艦隊指揮使林奎用望遠鏡看到了英格蘭艦隊上的一些列變化,便冷笑了一聲,道:“原本還想追近些,逼得他們不得不與我們進行海戰,如今看來卻是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