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寬道:“第一個問題,當然是晉代寧三藩對此事如何想,是否會強烈不滿?若朝廷因此讓晉代寧三藩離心離德,是否值得?”
朱雄英道,“朝廷早在皇爺爺在位確立海外建藩製度時,便定下規矩,諸蕃立國前二十年,除非皇帝特許,否則領土不得超過方圓五百裡。”
“此外,晉代寧三藩準備攻打英格蘭前,也曾就此事詢問過朝廷,朕跟他們說好了,三藩可以攻打英格蘭,卻不可取之為國土。”
“當然,將來朝廷拿到英倫三島後,也會給與三藩一定好處。譬如,三藩在攻打英倫三島時繳獲的財寶,便算是第一樁好處。”
“待將來,三藩還可以各在英倫三島獲得一個港口,可低價租借百年,這則是另一個好處。”
“除此外,將來朝廷分封新的藩王到英倫三島,也會在後麵對三藩進行一定補償,或者幫助他們作戰。”
聽此,劉寬才知道朱雄英對英倫三島是早有圖謀,並非臨時起意。
他道,“既然陛下與晉寧代三藩早就此事商量過,那自是沒問題了。不過接下來還有第二個問題:陛下準備分封哪兩位藩王到英倫三島?他們若不願,朝廷總不能強行指定吧?畢竟此例之前未有的。”
朱雄英笑了笑,道,“老師放心,人選肯定是有的——其一是二十皇叔韓王,已經和允炆一般,積攢夠了軍功,將要選擇封地了。”
“我跟他談過,他願意去英倫三島建藩。再次便是二十一皇叔沈王了,他雖然軍功還差些,但同樣同意到英倫三島建藩。”
“屆時,我準備在如今的蘇格蘭地區劃出一部分作為新的海外都司,而兩位皇叔則分彆在原來英格蘭、愛爾蘭大概的領土上建立藩國。”
以如今的形勢看,如果藩王在英倫三島建立藩國,將來很難向外擴張。
因為他們的擴張方向除了歐洲大陸,便隻有非洲、美洲了。
再加上二十年之期的限製,等將來他們向歐洲、非洲、美洲擴張時,隻怕想找到合適的海外領地頗難。
但既然韓王、沈王都被朱雄英說服了,劉寬自然不會多事,當即道:“韓王、沈王兩位殿下若願意到英倫三島建藩自是好事。”
這時,朱雄英又感慨道:“其實目前咱大明藩國在海外軍事實力頗為強橫,戰事不說無往不利吧,但勝率也很高。”
“唯有在歐洲的教化方麵,還是差點意思——歐洲諸國之人語言到底與我們有太大差異,又受以計都教為核心的文化思想影響上千年,想要歸化著實不易啊。”
“也虧得歐洲夷人趨利慕強,倒是讓漢話在歐洲諸蕃推廣得不錯。”
劉寬聽了笑道,“咱們漢話本就是比歐洲諸國語言先進、高明得多的一種語言。”
朱雄英一聽來了興趣,問:“哦,老師可否舉例說明一下?”
劉寬道:“咱們漢語屬於象形文字,也即是表意文字,而當今西方諸國的文字,如英語,則屬於表音文字。”
“西方諸國的表音文字大多都是由拉丁字母演化而來的,以英語為例,在後世有二十六個字母,然後用這26個字母組成所有單詞,再由單詞組成句子,看起來似乎很方便。”
朱雄英聽得下意識點頭,覺得確實挺方便的。
劉寬卻話語一轉,道:“但是,這就意味著,當世界迅速發展,不斷有新鮮事物出現時,英文就必須通過創建新的單詞來表達該事物。”
“所以,在後世西方將英文等多種以拉丁字母為根源的文字,美化為一直在進化中的文字,並反過來說漢字停止了進化。”
“這實際上,就是故意將英文等語言的缺點說成優點,並給漢字潑臟水。”
“還是以英文為例,每一個新詞的出現,就意味著其他人要重新學習一個新詞。根據後世統計,在十六世紀,英文隻有14萬個單詞,可等到臣穿越前那個時代,英文已經有200萬個單詞。”
“並且因為隻有26個字母進行排序,就讓很多新詞變得十分冗長、複雜,其中字母最多的一個單詞,足有45個字母組成。”
“陛下可以想象下那是何種情景。”
200萬個單詞?
最長一個單詞由45個字母組成?
朱雄英為了了解西洋諸國,雖未學習英文、拉丁文等,卻也對其有一定了解的。此時稍稍想一想,頓時覺得頭皮發麻。
都不用劉寬說,他便不禁道:“若是有兩百萬個單詞,豈不是說後世很多西方人終其一生都未必能學會所有單詞?不,就是學會一半單詞隻怕都極難吧?”
劉寬笑著道,“陛下說的沒錯——如果將認識某種語言的百分之六十字詞作為判斷某人是否是文盲的標準,那麼後世很多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之人便多是文盲。”
“隻不過,他們日常用語就是那麼些個單詞,所以體會不深罷了。但一到了交流複雜為問題,表達複雜的意思,或者涉及眾多新鮮事物時,這一巨大缺點就會暴露出來了。”
“而咱們漢語則不同——漢語雖然也在不斷出現新字,但速度極慢,因為絕大多數新鮮事物,都足以用原來的漢字組成新詞去表達。”
“所以,在臣來大明前,漢字也不過才九千多個,尚未超過一萬個。”
“並且,絕大多數詞彙及事情,隻需較常用的兩三千漢字,便可以精確地表達出來。”
“甚至,在後來各國開始研發人工智能時,漢字也起到了關鍵作用,讓我國在該方麵的研發後來居上,快過歐美一步。”
“隨後,就連西方的一些名人、自媒體,都開始公開表示,漢字在某些方麵要比英文等源自拉丁字母的語言更有優勢。”
朱雄英聽了也是一臉笑意,道:“若是讓西洋諸蕃知道咱們漢字相對於拉丁字母語言的這些優勢,想必他們傳播漢字及咱們中國文化時,便更加容易了。”
“不如老師回頭寫一篇相關的文章,咱以電報發給西洋諸蕃?”
劉寬沒想到興起講了一番漢字優勢,竟然給自己招來這麼個任務。
他當即婉拒道,“臣在文字方麵的造詣實在有限,不如陛下挑選一位通曉漢字之美的宿儒,再令其了解西洋的多種拉丁字母語言,然後進行相關論述?”
朱雄英覺得劉寬又是犯懶了。
但作為劉寬的學生,他也知道,劉寬文字功底確實很一般,甚至跟很多朝中大臣比起來算是差的,就更不用說跟那些宿儒、文壇名人相比了。
他於是歎道,“這可是個在全世界都出名的好機會呀,既然老師不願意要,朕就隻能另物色人選了。”
“此事本就不該臣來做。”劉寬道,隨即略一猶豫又道,“不過,說起拉丁字母,臣倒是覺得,如今是時候推出漢語拚音、簡化漢字,以加快提升大明百姓識字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