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朱棣到印度建藩後,最初定都後世孟買的達卡。但十幾年前為了方便控製國土,這才遷都後世的加爾各答,依舊將其改名燕京。
而達卡則改名燕港。
幾乎是完全仿照京師皇宮建造的小一號建築中,有一座勤政殿,為燕王朱棣日常處理政務所在。
此時,朱棣坐在一把四爪盤龍金交椅上,看著手中的電報久久無語。
如今的朱棣年已五十一,因為經常在外領兵征戰,他看著倒還健壯、精氣神也不錯,但已經有了少許灰白頭發,顯出了老態。
在離他桌案不遠處的斜下方西側,已有一張幾乎同等大小的書案,後麵放著一把太師椅,卻是坐著一個略微顯胖的男子。
這微胖男子上唇留著短須,三十幾歲的樣子,臉要比朱棣圓了不少。
這人自然就是如今的燕藩世子,也可稱為燕國王子,朱高熾,今年隻不過三十三歲,隻因多年處理政務,這才略微顯老。
瞧見朱棣神色不對,朱高熾便問:“父王,可是大明那邊出了什麼變故?”
朱棣歎道:“你皇爺爺駕崩了。”
“啊?”朱高熾一驚地站了起來,問:“前些日子去電報問,不還說皇爺爺應該能撐過這個冬天嗎?”
朱棣道,“既然說的是應該能,那自然也有撐不過的可能。”
朱高熾記憶裡的朱元璋麵容已經有些模糊了,但在大本堂上學時幾次與朱元璋的重要交談卻都還記得,此時也不禁心中悲傷,一時沉默了下來。
稍頃,他才問:“朝廷那邊可是要讓父王回京師祭奠?”
朱棣道:“便是雄英不下這份電旨,我也是要回京師一趟的——你就不必了,留下來監國吧。”
朱高熾道:“那對德裡蘇丹國的戰事可要暫停下來?”
朱棣道,“停下來做什麼?諸多布置咱們都已經做好了,正要趁著冬季天氣涼爽發動戰事。以咱們燕國如今的實力,即便我不在,對德裡蘇丹國的戰事也不會出大問題。”
“況且,我此行去京師會帶一個電報組,可以隨時與燕京這邊聯絡。若你在軍政事務上真有什麼難以決斷的,電報與我聯係便是。”
朱高熾點頭,“兒臣明白了。”
朱棣是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大明第一個出海建藩的藩王,距今已過去二十五年。
早二十年,因為受二十年之約限製,朱棣將國土擴充到一個極限後,便鑽朱元璋所定藩國條例的漏洞,以附屬城邦來繼續擴大地盤。
但沒過幾年,朱元璋就派人過來將他訓斥了一番,朱棣這才收斂了,開始致力於民政、工商、科技、教育等內政。
五年前,二十年之約過去,但恰逢朱標去世、朱雄英即位。
朱棣對這個大侄子是有幾分了解的,擔心擴土太積極,會成為朱雄英壓製的頭號目標,所以硬是忍了幾年,暗中做好了各種準備,這才準備再次展開擴土戰爭。
其實如今燕藩的實際統治區域已經很不小了。
從後世的印度大陸地圖上看,後世的孟加拉國和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恰爾肯德邦、比哈爾邦、奧利薩邦、切蒂斯格爾邦,以及北邊的尼泊爾東南小部份、梅加拉亞邦、阿薩姆邦、特裡普拉邦,皆為燕國領土。
算國土麵積的話,已經是方圓千裡的“大國”了,占據了印度次大陸總麵積五分之一左右。
至於德裡蘇丹國,則是在燕藩與帖木兒帝國的東西夾擊、屢次掠奪下,比原曆史上衰弱得更狠。
德裡蘇丹國全盛時期,直接掌控和間接掌控(地方邦國附屬)的麵積包括印度次大陸大半個北方與大半個南方。
可如今,德裡蘇丹國的附屬邦國幾乎儘數脫離不說,直接掌控的國土也隻剩下後世的哈裡亞納邦、拉賈斯坦邦、旁遮普邦、北方邦及中央邦部分地區,以及巴基斯坦東部的小部分地區。
雖然看著領土還算大,但國力衰落下,從中央到地方的軍事貴族都有獨立之勢,王廷真正掌控的軍隊很少,戰鬥力也很一般。
這樣的一個國家,怎麼是休養生息十好幾年的燕藩對手?
又怎麼會被朱棣放在眼裡?
當然,朱棣此番擴土戰爭的胃口也很大。
他計劃吞下如今德裡蘇丹國直接控製的絕大部分領土,乃至繼續向西擴張,爭奪帖木兒帝國控製的部分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