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施粥的地方,應該不多吧?”楊文東問道,
林浩宇道:“是的,不算很多,現在香港經濟發展的不錯,東哥您手下都有兩三萬工人了,大部分人還是不缺吃的;
不過也有少部分人還住在寮屋,或者新界一些地方,倒也不能說他們完全找不到吃的,但想吃的好一點也難,正常買份麵也要5毛錢,自己做又需要不少的投入與時間,所以不少人就來我們這裡領一些簡單的吃的。”
這時,趙立明說道:“東哥,這個施粥,我和浩宇有不同的意見。”
“什麼意見?說來聽聽。”楊文東問道。
趙立明說道:“我覺得現在很多人也不至於一點錢或者吃的都沒有,現在也明顯發現,很多人跑過來混吃的,甚至還有小混混,這施粥效率越來越低了。”
“那你想怎麼做?”楊文東反問道。
其實施粥或者施米就是一個千古難題,怎麼才能保證隻有真正需要的人,才可以領到東西,而其他不需要的,領不到。
前世一部電視劇裡,和珅往救災糧中摻沙子,雖然看起來缺德了點,但其實也是有道理的.,同理,內地的廉租房沒有獨立衛生間,也是這個邏輯。
可自己卻不能這麼做,怎麼著也是現代社會,乾這種事會被罵死的,
趙立明道:“我覺得應該隻給孩子一些吃的,這樣才能排除掉很多過來混吃混喝的大人。”
“隻給孩子?”楊文東想了想,似乎也有點道理。
但凡有的選擇,一般人也不至於讓孩子過來排隊領吃的,而有些懶漢沒孩子,卻可能過來。
林浩宇則說道:“立明這個方法有點效果,可也有很多沒孩子的人,他們也未必都是過來騙吃的。”
“這一件事我讚同立明。”楊文東想了想說道:“浩宇你說的也對,可我們也不可能做到完美的,比如港島這邊也有窮人在挨餓,但我們就不可能在這邊搞這種慈善活動。
做慈善,能夠最大程度幫助一部分群體就行了,不要想著可能會漏掉一部分,漏了也就漏了,我們能力有限,也沒辦法。”
“嗯好吧,既然東哥你都這麼說了,那也隻能如此。”林浩宇答應說道。
楊文東又道:“不過也不需要隻限製孩子,比如老人、殘疾人或者看起來非常弱的成年人,也可以幫助,就以主觀判斷就行了。”
“好,”趙立明與林浩宇皆答應道。
楊文東說道:“不過這樣的事情估計也不需要做幾年了,香港的經濟越來越好,遲早會帶動整個社會所有人的,到那個時候即使有窮人,也不至於會挨餓了。”
在他剛剛穿越的1958年,沒的吃的人是遍地都是,多少小孩子也在幫助父母做一些營生,差的甚至還要去乞討,連楊文東幾個成年人也是三天餓五頓。
而現在,香港的經濟比5年前強太多了,工業發展迅速,地產發展也是一樣,這些都帶動了大量就業,而這些就業的人,手中的錢也會流向服務業,從而帶動全體人的發展。
隻不過寮屋群體以及這兩年剛剛來香港的人,數量也不少,還沒適應社會,所以比較窮。
但再過五年,這些群體,估計就變的罕見了.,那才是一個基本的現代社會了。
“這裡麵,東哥也有一半功勞了。”趙立明笑說道。
“一半誇張了。”楊文東笑了笑說道:“一小半吧,或者說一兩成吧。”
長興集團的直接就業人數就超過兩萬,供應商那邊估計也有一兩萬,還有很多高薪群體,那他們的家庭以及他們消費帶動的就業以及間接收益的,估計也有三四十萬了,差不多占了香港總人口的10%。
“一兩成已經很強了。”林浩宇又問道:“東哥,如果香港社會沒什麼人挨餓了,那我們慈善基金以後往哪個方向發展。”
楊文東說道:“以後就逐步的傾向於醫療救治及教育,特彆是一些年輕孩子生病家裡治不起的。”
林浩宇想了想道:“幫助這種家庭不難,但難的是篩選真正需要幫助的,就怕很多人會濫竽充數。”
“對,所以這就要看你們以後的政策鑒彆能力了。”楊文東點點頭說道。
做慈善最難的是鑒定,前世的水滴籌,創意真的很好,隻是可惜,被資本玩廢了.
PS: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