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鏞古龍之後,華人社會的武俠就真的沒落了,雖然原先曆史上還有梁羽生、溫瑞安、黃易等等,這些人名氣也不低,但比起前麵兩位,還是有一些差距的;
而這批人之後,武俠的創作更是幾乎斷層了,可能也是因為香港社會經濟崛起之後,娛樂行業起飛,有能力寫的人,都跑去當編劇了,畢竟當編劇隻需要講故事,不需要那麼費力的將每個字都寫出來,賺的錢也不會少。
這一點是真的很可惜,武俠文化沒有持續傳承下去,這甚至也導致了未來內地的武俠電視劇,除了《水月洞天》、《天下第一》等少數原創,其他的就是重複性的翻拍金鏞那幾本,幾年一次,看的人都吐了~
因此,從這個角度,楊文東也希望能夠以資本的力量,來推動武俠行業的發展,這樣一來,不管是給自己還是給其他無數億華人,都能提供更多的精神娛樂;
同樣,從資本層麵,如果精彩的更多、或者出一個類似金鏞古龍這樣的年輕武俠作者,那對於香港娛樂產業乃至未來內地娛樂產業,都是受益巨大的,光是TVB就能再改編多款,對外更多的輸出香港文化以及中華文化了。
可以說,是百利而無一害,至於花了多少錢,隻要後續能夠有成果,那也絕對不會虧,甚至自己的報紙也是需要的。
金鏞與古龍各自思考了片刻,古龍同意道:“楊生,這個想法看起來很不錯,如果能夠在未來引導更多的人成為武俠作者,也算是一個成就了;
隻是這件事該怎麼操作呢?”
楊文東道:“具體怎麼操作,得由你們來決定,我也不是專業的,不過從經濟層麵,我的想法是以報社刊登的名義,吸納一些人投稿,然後經過你們或者專業團隊的審核,通過了便可以上報紙。”
金鏞則道:“可實際上香港的報社,都有這樣的舉動,有什麼區彆?”
在金鏞靠著,將明報建起來後,香港的其他報社自然有樣學樣,都在拚命吸引各種有天賦的人寫武俠;
雖然在成績上遠比不過金鏞的產品,但這種競爭不是工業品,買了這個就不可能買那個了,而是可以重複的,讀者看了金鏞的,也不影響看其他人的,隻要質量都好就行了。
楊文東搖搖頭道:“還是不一樣的,首先各個報社的審核人員就沒幾個是專業的,而你們組成的團隊我想肯定專業很多;
第二就是我們有培訓機製,如果你們發現了寫的還行但沒到上報紙的資格,那也可以安排專業人溝通指導,或者直接吸納進來,專門培養,培養成功了再回收這個成本;
第三,我這邊會嘗試聯合多家報社,組合在一起,就能提供足夠的上報機會。
如此一來,在效率上必然比很多報社單獨行動要強的多。”
組合香港的報社資源、有潛力的人,聚集在一起,那肯定比這些組織與個人各自聯係,要強的多;
如同音樂行業,有專門的培訓學校,再有專門的娛樂公司前來挑人,那肯定比讓有天賦的人去隨機尋找公司要強的多;
金鏞聽完後,也點點頭道:“也是,楊生的這個協會,隻要成功了,效率方麵必然比以前強十倍不止啊,厲害,有這種想法,看來楊生也是真的喜歡武俠了。”
“哈哈,其實我也喜歡科幻與神話,不過這種太少了。”楊文東笑了笑道:“武俠的話,我喜歡是一方麵,另外一方麵也是有經濟收益,能夠拍成電視電影,隻有足夠的經濟回報,才能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作為前世的網文讀者,他自然更喜歡玄幻仙俠,至少這種世界是可能活的更久,甚至還有永久長生的,如《盤龍》《吞噬》等。
不過這些進行影視化後,就沒幾個不是撲街的,雖然這也可能與當時的影視公司太菜有點關係,但世界觀過於宏大的,難以拍攝;
而武俠則簡單多了,雖然有武功,但其實主打的還是家國情仇、兒女情長等等,容易拍攝也容易代入。
金鏞也笑道:“是啊,經濟收益高,才會有更多的人參與。”
這是最顯眼的道理,在這個社會,任何行業想要發展,都必須能夠賺錢,指望熱愛那是不可能有成果的。
楊文東又道:“文化層麵交給你們,經濟層麵交給我,一方麵我會促進上報紙,不過香港的報紙版麵有限,所以我還會專門成立一些武俠書刊,將一些直接印刷成本子出售,增加收益;
另外,如果有好的,我也會讓TVB嘗試拍攝電視劇,或者安排人指導他們如何更改,給這些作者的回報也是不低的;
額外,我也會出一筆錢,當做一定的生活最低保障,給那些有點天賦但還沒成績的作者,讓他們在一定時間內不用擔心自己的基本生活,甚至住宿與吃飯,我也可以承擔。”
這些對於楊文東來說,都是小錢,完全不太在意的;
彆說成功之後經濟回報更高,就算沒有,隻要自己花了這些錢,能夠有一些好的作品出來,能夠娛樂自己,那就很劃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