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東淡笑說道:“我收購九龍倉的股票,自然是為了投資,因為我看好海港城項目的未來,另外九龍倉旗下也有大量地皮可以開發;
不過我既然身為股東與董事,自然也有一定的責任對全港股東負責,九龍倉之前的經營,太差了,我想,應該換一個董事會主席了。”
亨利凱瑟克心中也早有準備,但當楊文東這樣說完時,他還是冷哼道:“楊生,這麼說,你是準備強行收購我九龍倉了?”
“當初你們不也是這樣收購牛奶國際的?”楊文東淡笑說道:“而且什麼叫你的九龍倉?你怡和集團在九龍倉的股份也不過十幾個點吧,還比不過我;
再說,九龍倉應該屬於全體股東,而不是你我任何一方才對,誰能夠給九龍倉的股東股民帶來最大收益,誰才有資格掌控九龍倉。”
都已經發起並購了,楊文東自然也不會再裝了,本身也基本上鬨翻了,這其實也是遲早的事情,華英位置互換,必然會有一番爭鬥;
不過明麵上,理由還是得為“股民”著想,這是行業默契,收購這種事情,也不能表現的太直接,適度的需要隱晦一點。
“哼,九龍倉屬於我怡和集團已經接近百年了,這是香港共知的。”亨利凱瑟克冷聲說道,
楊文東無所謂道:“那又怎麼樣?牛奶國際以前屬於你置地嗎?股份才是一切,現在可不是50年前了,凱瑟克先生。”
如果是50年前,港英掌控一切的時候,先不說華資能不能崛起,就算有,基本上也是投靠英國一方才有可能成功,而英資更是一定程度上淩駕於港府之上;
華資群體彆說針對英資發起收購,哪怕就是與怡和這種大財團公平競爭,都可能不小心去海裡喂魚了;
不管是原先曆史還是現在,華資崛起的根基都是內地崛起,特彆是20年前的那一仗,讓英國佬都怕了,甚至美國佬也怕了,越猴子那邊老美總是搞不定,也是因為內地一句話:“不準越過17線”,於是老美就真不敢
否則,即使楊文東靠著各種先知能力崛起,也不敢斷然對英資大洋行下手,甚至如果真的不得已,那可能都得離開香港。
亨利凱瑟克皺眉沉思片刻,道:“那這樣吧,我們再做個交易,我這邊以置地旗下的中環大廈,來交換你手中的九龍倉股票,如何?”
“中環大廈?哪幾棟?”楊文東倒也沒急著拒絕,他也想知道亨利凱瑟克的底線;
原先曆史上,怡和集團也曾經提議以中環大廈兌換包玉岡手中的股票,包玉岡一度還心動了,因為他也沒十足把握能夠收購九龍倉,隻不過在要價方麵,沒談妥;
最終,包玉岡以高價收購九龍倉股票,怡和集團見大勢已去,就放棄了,甚至還趁機出手手中股票,賺取了接近10個億;這些也是底線。
不過原先曆史上掌控怡和集團的是紐壁堅,如今還是亨利凱瑟克,二人的看法可能不一樣。
亨利凱瑟克見楊文東沒有拒絕,便道:“我可以拿出太子大廈、曆山大廈、告羅士打大廈三棟大廈作為交換,如何?具體價值多少,我們再協商,哪一邊不夠,那另外一邊可以以現金補償、或者其他物業、有價證券補償,都可以。”
“凱瑟克先生可真的是大出血了啊。”楊文東有些感歎,但搖搖頭道:“不過這三棟大廈還是不夠的,我還是更看好九龍倉。”
其實,這三棟大廈的價格,真的不比楊文東手中的九龍倉股票差了,畢竟這個時代,沒人知道海港城的未來,怡和高層也是一樣,要不然真的有信心,也不會采取之前的方式建設了。
而九龍倉的主要物業都在九龍半島,少數在港島;
目前,至少在70年代,固然九龍半島已經被開發,但香港的經濟中心仍然在港島,港島在香港總經濟的占比還是非常高的,也就楊文東知曉未來,知道以後人口太多,九龍這邊也會成為香港地產及其他經濟的重中之重,這自然使得港島經濟占比下降;
最重要的,還是海港城這個項目,未來一年百億港元租金,這是任何幾棟大廈都比不了的,而九龍倉旗下的其他地皮,比如原先曆史上的時代廣場位置,也一樣是超級優質的。
亨利凱瑟克看著楊文東,眼神也變的犀利起來,道:“既然這樣,那我們就在股市上見真章吧。”
PS: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