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內地改開之後的經濟絕招:三來一補,這個想法先被楊文東提出來了;
從短時間來看,這也是唯一可
以在今天還沒有改開的內地進行的操作,其他方麵,就隻能等內地改開之後,自己或者其他香港商人去深海市投資才行。
“代加工?”大領導想了想道:“仔細說說。”
楊文東道:“是這樣的,它的流程是.”
聽了一會後,大領導點點頭道:“我明白了,聽你所說,也就是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補償貿易?”
“對,這就是三來一補。”楊文東跟著說道:“不過這裡麵有些比較複雜,比如讓外商提供設備,暫時就不太行,但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國內現有的設備進行加工,比如車床、銑床之類的,國內應該還是有不少的。”
最基本的加工設備,內地肯定不缺,隻不過精度方麵,還是不太行;
沒有改開,香港或者海外商倒是可以與國內搞來料加工,但補償貿易中需要外方提供設備,那就很難了。
“哈哈,的確,事情要一步一步的來。”大領導笑道:“你這方法很不錯,不愧是香港第一華人啊。”
“這個稱呼我可不敢當。”楊文東連忙道。
“那如果你與內地合作,能不能進行補償貿易?”大領導又問。
楊文東道:“如果是我合作的話,那自然是沒問題,但也得從小開始,不是我不相信內地,而是在質量與技術方麵,也需要緩步而行。”
“嗯,質量與技術的確很重要。”大領導點點頭道:‘現在國內需要發展經濟,這方麵就更要重視了。
小楊同誌,你是香港最成功的商人,希望你以後能夠在這方麵,給內地一些幫助,我們的人,在這方麵經驗嚴重不足啊。’
“沒問題。”楊文東想了想,道:“不如這樣,內地很多負責外貿業務的官員,可能都是新人,與海外接觸次數也少,不如派一些人來香港,可以在我的貿易公司工作,這樣也能夠學到很多國際貿易規則。”
反正自己也是需要很多職員的,從內地招一批過來實習,也不影響自己。
大領導聽完後,眉頭微皺:“這是個好主意,隻是很多人去香港的話,需要不少外彙的,這方麵,外貿部可沒有預算啊。”
內地的外彙已經很奇缺了,之前教育部申請十萬美元買幾台海外進口的先進印刷設備,這也是正常行為,教育可是國家未來的根基,得有點好東西才行;
可就是因為外彙不足,最終不了了之,隻能選擇傳統印刷方式。
這些方麵,有些還能勉強應付一下,可有些行業,缺了外彙就是不行;
所以整個國家,對於外彙的使用是非常謹慎的,很多高級領導為了一萬美元的預算,經常在開會的時候爭的麵紅耳赤。
楊文東笑道:“這點不是問題,給我工作,我自然是給工資的,住的地方,我會安排的,同樣我公司也是包吃的,肯定不會餓到他們的。”
其實,香港長興集團的夥食,那可能吊打國內一些普通領導的日常夥食的,至少每頓都是有菜有肉的,貿易公司相對來說,權限還高一點,吃的可能更好。
大領導看了一眼楊文東,道:“這樣就太好了,我也可以讓外貿部的人去見識一下香江了。”
眼見如此,楊文東趁熱打鐵道:“那不如我們再擴大一下人才方麵的交流,比如繪畫、電子、化工等行業,我在香港也有這些產業,很多設備與技術也是國際頂尖的,我們也想學一學內地在這些方麵的技術,如何?”
“跟之前一樣?包吃包住?”大領導問道。
“當然。”楊文東點點頭。
大領導隨即笑道:“那我沒問題。”
他也明白,這擺明了就是幫助內地一些人去長長見識了,所花費的還是人家的錢,雖然自己派過去的人,也會替他做點事,可雙方訴求方麵,明顯是內地有求於香港的。
“等會我就安排,讓香港那邊做好準備。”楊文東回道;
二人又交談了很久,關於未來內地經濟發展的策略;
對此,楊文東也隻能提出一點小意見,內地的具體情況,他也不熟悉,一個十億人口的貧困國家,經濟發展起來也是很困難的,讓他來管理,能力肯定不足;
但一些前瞻性的發展方向,楊文東還是能夠提供的,隻是因為沒有提到改開,他也不好多說,隻是在內地香港貿易中,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二人又聊了一個多小時,大領導便滿意的離開了,同時還留下了自己助理的電話,楊文東有事的話,可以隨時呼叫。
到了下午,一切也都安靜下來,楊文東也明白自己來內地的真正目的已經完成了;
一方麵是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另外一方麵就是與大領導見麵了;
當天晚上,楊文東被粵州市對外貿易部的沈局長拉著在酒店裡吃晚飯,討論著與香港的各種貿易,待談的差不多後,楊文東詢問:“沈局長,我能不能去其他地方看看?”
“去其他地方?楊生你想去哪?”沈局長問道。
楊文東道:“上滬行不行?”
上滬,是他前世曾經居住過很久的地方,雖然這個時代的外形與那時肯定不一樣,但他還是想去看看黃浦江,快接近20年了
沈局長道:“去上滬的話,需要上滬那邊的邀請,很多香港人也被上滬邀請過去談生意;
楊生您想去,肯定沒問題,我這就去走流程,隻不過這飛機恐怕要等幾天才行,票都已經賣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