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會成長。
而人往往是經曆越多,才能出現真正的成長!
坐在家裡看書,很多事情,終歸是想象,是思想,而做不到真正的成長。
就好像男人之於女人,或許說很多人在內心對於如何與女人相處有著許多的想法,可是往往到了現實的時候,卻根本做不到。
這就是思想與內心的不貼合。
大部分的心與思想,很多時候,是沒有辦法完全貼合的。
就好像佛門之人,想要四大皆空,可是大部分時候,他們總是有著各式各樣的牽掛,各式各樣的執念。
有著自己想要追求的東西。
完全做不到理想之中的境界。
之於悟通和尚。
菩提寺是執念。
慈悲是執念。
武道是執念。
開宗是執念。
甚至連活下去,都是執念。
這些東西,都是他所在乎的東西。
甚至說,即便他告訴自己,應該斷掉一切,那斷掉這一切執念,同樣是執念。
想要做到真正的空。
難就難到了這裡。
而隨著悟通回歸菩提寺。
遭遇了許多出乎他預料以外的東西。
修為與宗門的抉擇。
他選擇廢棄修為。
算是斷掉了武道之執念!
舍棄了生命之執念。
想著麵對授業恩師,必須做出抉擇時候的艱難。
隻有親身經曆,才知道其中苦楚。
終究,他選擇了恩義在前,其他在後。
對?錯?
他不知道!
但是他知道,這是遵從他內心深處想法而做出的抉擇。
而與此同時,當武道歸還,壽元將儘,他與菩提寺的感情,同樣出現了變化。
償還恩義之後,這種被動的隔斷也讓他的心境,對菩提寺多了一絲超然的態度!
執念也同樣在生活的平淡中,緩緩斷裂。
最終便是開宗立派。
建立菩提彆院。
寺廟建立,收徒授業。
對於悟通而言,也是了卻了自己內心的想法。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這句話,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
就是人在麵臨死亡和不麵臨死亡的時候,心態會發生極大的變化。
當悟通修為散儘,發現自己壽元已經時日無多之後。
對於曾經雄心勃勃想要輔佐葉梟完成大業,在乾國推廣佛學,讓更多人心中向善的誌向。
也變得沒有那麼強烈了。
事情已經做完了。
種子已經埋下。
其餘的事情,便是任由時間催生...就已足夠。
花開花落,緣起緣滅。
終究不過是過眼雲煙。
時至此時。
悟通終究是再無牽絆。
一切的執念,一切所在意的東西。
隨著那一身修為的消散。
終究還是飄散在時間之中。
真正的做到了——空。
不再執著!
心中向善。
渴望慈悲。
卻知事難強求。
喜愛的東西,依舊喜愛。
卻知彆離將近。
道法自然。
空亦自然。
很多東西,殊途同歸,就好像落葉飛花,終為泥土。
對於佛也好,道也好,往往越是自然而然,就越能超越一切。
而對於現在的悟通和尚。
經曆一生,終究來到了最後一步。
院子裡,他身後佛光隱現。
而他的身軀周圍,則仿佛有點點星光墜落。
那一身曾經無比看重的修為,沒有了。
生靈本身渴望之生命,也沒有了。
想要看世間無悲苦之心,追隨葉梟後發現,真正改變世間之力,之人,未必是他。
他隻需要做好自己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