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奕對於自家大兄的態度極為滿意。
前三次模擬推演裡,桓氏吃了那麼多的虧,基本上盤盤都落得個身死族滅的下場,到了現在桓奕從楚世昭的身上找到了為數不多的解法。
桓奕可太清楚了。
桓氏在現實之中,他們看似是在幫助楚世昭取得天下,實則是自救啊!
模擬次數越多,桓奕知道的信息就越多,楚世煦手下的那幫人都是關隴士族之中的佼佼者,是王氏為代表的京兆名門。
桓氏作為涼州豪族,所求的,也無非是想要成為新的名門,桓奕的大兄桓盛,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先前才會選擇輔佐於楚世煦。
他以為自己足夠賣命,可以讓自己的家族成為京兆的名門。
但是,人家的底子是這個底子,桓盛就是這套底子之外的人,她的大兄居然還抱著進場瓜分利益的思路進來,那還能不被楚世煦用完之後就解決掉嗎?
千萬不能認為自己乾的多,做事做得好.就一定能得到回報,因為雙方的出發點,就是不同的。
桓氏的人往死裡賣命,即便是死完了,都傷不到楚世煦的根基,桓氏的人辦事辦妥了,他還能坐享其成。
楚世煦隻是將桓氏用一用,沒想到那麼好用,用完了他就算是丟了,他也不心疼,因為桓氏就是他白撿過來的。
沒了桓氏,他難道就無人可用了嗎?
這就是錦上添花。
願意跟著楚世煦的朝臣太多了,而楚世煦的這些朝臣若是因為桓氏所主張的政策受損,他們聯名要處置桓氏的時候,楚世煦會保桓氏嗎?
所以,桓奕就是寧可站著死,跟著楚世昭一路走到黑,也不可能跟著這位‘太子爺’。
你給楚世昭賣命,他真力挺你。
就衝著欽州城被南越人屠城,楚世昭直接就讓藍殊帶著大軍打到河內郡,硬生生屠回來,就能知道楚世昭的性格。
與其說楚世昭是一個寬厚的天子,不如說他恩怨分明。
模擬畫麵上。
桓奕看著滿朝大臣,隻有桓盛一個人頂著晉王黨的旗號,其他人全都是灰黑色的友善度。
她冷笑了一聲。
上一次模擬推演,隻可惜是第三視角,所以桓奕隻能看個大概的結局走勢,操作範疇極為有限,畢竟她沒有第一時間跟著楚世昭。
這一次,桓盛已經幫她做出了選擇,他們桓氏開局就是楚世昭的初始臣卡。
星星之火亦可燎原。
滿朝文武又如何?
楚世昭作為君主的能力極強,這反而是一次驗證桓氏強度的最佳時刻。
兩者兼容,就看這一回能不能在長安殺出一片天!
躺在內屋裡,桓奕嫻熟無比地點開了【大帝成長計劃】的操作界麵。
最快速度選擇了向楚世昭獻上效忠。
而桓奕的目光落在了永晉帝這一次覺醒的詞條之上。
【回光返照】。
【你身為大周王朝的天子,正處在一個朝野動蕩,群雄環伺的政治環境,在外,你隻能有效地控製節度使,在內,你勉勉強強鎮壓世家大族不斷湧動的野心,你時常感到有心無力,以至於想要以修行道教的方式來逃避現實,因為你清楚,即便想要做出改變,也要遭遇到各種各樣的阻攔。】
【在認定自己時日無多的情況下,你放手一搏,決定不再後退,嘗試奮命一擊來挽回國政頹勢。】
【你的政治+3,你的魅力+2,你的統率+2,你變得更加果斷了。】
【永晉帝在回光返照的狀態加持下,將臨時蛻變為‘小太宗’,擁有一定時限的金色君主級發揮。】
【晉王黨的綜合影響力為:51200點(其中來源影響力為——兵部影響力200點、中府新軍影響力1000點、治安疏影響力50000點)。】
【晉王黨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微乎其微,為1200點。】
桓奕切到楚世煦的影響力界麵。
【東宮黨的綜合影響力為:15391點(其中來源影響力為——皇後王從徽的影響力1000點,京兆名門的影響力2500點,嫡長子影響力5000點、王氏的影響力2500點、朝堂群臣的影響力1200點,南府軍影響力3000點,百姓影響力191點。)】
【東宮黨在朝堂上的影響力頗具規模,為15200點。】
影響力這個詞語,不太常見,但桓奕還是能大概理解其中的意思,而看著上麵的文字,不知道楚世昭高達五萬點的影響力為什麼落到朝堂上,會直接跌到一千兩百點的影響力。
可能是治安疏的影響力,在民間更為廣泛,可是卻不能靠著治安疏直接影響到朝堂。
百姓們對於楚世昭的支持卻不代表朝堂對於楚世昭的態度。
這應該是實際掌權者對楚世昭的支持力度,而目前看下來,楚世昭在朝堂上人見人嫌。
桓奕思路明顯,她立刻是讓自己的大兄桓盛去拉攏跟桓氏同類型的大臣來支持楚世昭。
那些家道中落的,有能力卻出身相對平凡的,特彆是豪強出身的大臣,不是關隴籍貫的,都可以試著拉攏。
桓奕不試不知道,一試下來,發現她的大兄桓盛執行力快得驚人。
不同的臣卡,吩咐他們做事,效率也有區彆。
能力越差的臣卡,效率就越低,你讓他去興修水利,他要忙活三四年的時間,再給你弄個偷工減料的成品。
可以說,每個臣卡,都有自己不同的執行效率。
桓盛的執行效率,就是最快的那一檔。
【晉王黨的影響力在桓盛的到處奔波下,經過一周的努力上升了200點。】
【桓盛拉攏了三位來自於涼州地區的朝中官員,然而他們大多官職較低。】
在桓盛的關係圖邊緣,出現了三個品質較低的臣卡,圍繞著桓盛出現了一個名為‘涼州係’的晉王黨成員。
穩中向好。
但是,桓奕皺著眉頭,這樣的效率還是不夠高,留給楚世昭的時間不多,隻要出現一次意外事故,他們就會出現身死的局麵。
南方的起義軍還有北方的匈奴人,這都是加速大周王朝滅亡的重要事件。
【永晉二十九年四月,永晉帝從內帑之中拿出了十萬兩白銀,又從國庫之中撥了十萬兩白銀,向南方受災的地方撥糧賑災。】
【南方的民心,因此上升了5點。】
隻見赤紅色的民心,變成了淡白色。
桓奕先前就見識過赤紅色的民心所帶來的效果,那就是各種不服,各種要跟朝廷對著乾。
40點民心是最平常的民心數值,低於20點的民心,差不多就是說反就反的狀態。
五個農民裡麵,自動出現一個想當反賊的流民。
而且這個流民還有煽動的能力,一個人帶動更多的人造反。
隻要到40點民心的坎兒,差不多就是大家發發牢騷,但日子還過得下去,不至於跟朝廷玩命。
楚世昭在位期間,80點的民心是再正常不過的數值,所以桓奕看著永晉帝在位期間,一大堆快要爛到骨子裡去的朝政麵板,簡直是沒眼看了。
特彆是永晉帝在位時期,地方官員人均道德也比較低,等於說是各地的官員都忙著撈油水,基本上道德數值越低的官員,多多少少都有貪汙的成分。
而桓奕的哥哥桓盛是72點道德,80點野心。
這個道德數值裡麵,桓盛是為官清廉,這才額外提升了20點的道德基礎,去掉這個部分,桓盛的道德底線也不高。
不過80點野心卻是沒辦法的。
桓奕也不知道她的大兄圖什麼,現在來看,就是桓盛比較求名,對於名聲有著高度追求,不然也不會主動攬上什麼變法的破事。
【永晉二十九年五月,楊方宣布加入了晉王黨,楚世昭向永晉帝進諫,希望永晉帝能夠赦免一些曾經有些小小過失的罪臣。】
【永晉帝赦免了陰尚賢、高勤為首的大臣,使那些還在承受流放之苦的官員能夠回京複職,而一些已經在流放過程中不幸身死的官員,永晉帝則追封了虛職,以表示安撫。】
【楚世昭對於永晉帝能夠同意這件事,感到非常的意外。】
看到這一行內容,桓奕和模擬推演裡的楚世昭一樣,同樣是感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