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此景此刻。”】
【“朕心甚痛之。”】
【“但是,朕無能為力啊!”楚世昭騎在戰馬上,俯視著下方校場已成數萬人軍陣的三府軍。】
【“國家羸弱,數代君王財政不平,朕平定盧馬之亂,國力衰退,麵對匈奴的咄咄逼人,朕隻能權且忍讓一二。”】
【“八年了,朕等了八年。”】
【“人生又有多少個八年,值得我們去等待。”】
【“朕隻能親眼看著匈奴人的馬蹄踩在朕的子民頭上,朕隻能親眼看著那些邊塞的黎民蒼庶飽受戰亂之苦。”】
【“永晉朝,大寧府被屠城了,朕的父皇忍了。”】
【“我朝,大同府也被屠了,無數的百姓為之成奴,朕還是忍了,也不得不忍。”】
【“現在,匈奴人將劍刃抵在朕的脖頸上,扣押了朕的大臣,奴役朕的子民,還讓朕就此善罷甘休。”】
【“朕不能忍了,也忍不了了!”】
【“所以.這場仗,朕一定要打!”】
【“因為.朕怕,朕怕朕走了以後,匈奴人的鐵蹄將再次跨過長城,殘害朕的百姓,欺淩朕的子民,奴役朕的家人,諸位將士的妻兒。”】
【“今日,朕要下一道旨意,這可能是朕的最後一道旨意。”】
【“朕要告訴諸位,要告訴整個天下百姓,在中原,隻有戰死的大周人,沒有逃回來,甘願受辱的大周人!”】
【“這是新朝對外的第一仗,是大周王朝立足的根本。”】
【“而列位能夠經曆如此大戰,更是上天賜予我們的榮幸。”】
【“也是上天賜予我們名垂青史的機會!”】
【“將士們,你們建功立業的時刻到了!”】
【“讓敵人的鮮血浸透我們的征袍,讓匈奴人知道我們大周鐵騎同樣能縱橫整個漠北!!!”】
【楚世昭一躍下馬,將寶劍橫起,立於三軍將士的麵前,他抬眸望向劍尖。】
【一刹那間,三府軍的諸多將士齊刷刷地拔出腰間的兵器,楊延朝單膝跪拜在地,高喝道:“陛下,請傳將令,吾等誓死追隨陛下,身雖死而不悔,埋骨異鄉又如何!”】
【“陛下——請傳將令——”】
【話音落地,三府軍的將士緊跟著那些帶頭高呼的將領全部跪拜在了地上,他們每個人都高呼著同樣的話語。】
【楚世昭將長劍指向漠北所在的方向。】
【“列位將士請起——”】
【楚世昭沙啞地開口著,發出全身的力量嘶吼道:“各部將領回營整頓人馬,與匈奴王庭會戰祁連山,北伐!”】
【“傳朕的旨意,三軍北上,直討匈奴!!!”】
【“北伐!!!”】
【“楊延朝!”楚世昭向著諸多將領之中最前列的先鋒將軍任命道:“朕命你領兩千背嵬軍,以先登之騎直入漠北,你可辦得到?”】
【楊延朝跪拜在地,接令道:“臣定然不負君恩。”】
【“先鋒之職是重中之重,如果你沒有首戰告捷,當治你何罪?”楚世昭目視楊延朝道。】
【“砍臣頭顱!”楊延朝目不斜視,直接對上了楚世昭的目光道:“以敬三軍!”】
【“好。”楚世昭又將目光放在了一個身材魁梧,眉目凶惡的將領身上,“竇戾,朕要你領三萬北府軍,以右路軍行進漠北,作正麵接戰,如何?”】
【竇戾抱拳接令道:“臣在,北府軍就在,右路軍絕不會退守三步,臣在此地,隻進不退。”】
【“皇甫堅。”楚世昭向另外一個身著亮色甲胄,披風華麗的將領問話。】
【“臣在。”皇甫堅道。】
【“朕要你去涼州,與桓節合兵十萬,以涼州一線,迂回作戰,和羌人一同朝著匈奴王庭直擊。”】
【“臣領命。”皇甫堅抱拳。】
【“李晟明、藍殊、韓顧。”楚世昭接著開口道。】
【三位將領不緊不慢地一同出列。】
【“末將在。”三人異口同聲道。】
【“你們三人與朕合領七萬大軍,以中路行使,左右兼顧側翼三軍。”】
【“李瑾。”楚世昭望向最後一人。】
【“臣在。”李瑾出列。】
【“朕要你留守長安,隨時伺機支援前線,朕相信你的判斷,你有自行主斷的權力,若有哪路失利,你即可發兵馳援。”楚世昭淡淡道:“朕留給你五千騎兵,還有三萬帶甲之士。”】
【李瑾拱手作揖道:“臣領命。”】
【“大小三軍,步騎並進,合圍而擊,就在祁連山會師。”楚世昭話音落地,“朕這一場仗,要把他們打疼為止。”】
【“兒郎們,肅清漠北,在此一役。”】
【“首戰即決戰,一戰定塞外!”】
【開皇八年三月,楚世昭對匈奴王庭發動了第一次大周王朝對匈奴的全麵戰爭。】
【宣布了開皇一朝的北伐第一戰。】
【開皇八年四月,北伐之戰終於開始了!!!】
【以楊延朝為首的兩千背嵬軍突入漠北,按照楚世昭給他們製定的行軍路線,為了確保在塞外暢通無阻,他們輕裝便行,沿路遇到匈奴部落,就以戰養戰,通過自身的戰力,搶奪對方的補給再到處突襲,以保證在漠北的機動性。】
【楊延朝在漠北遭遇了匈奴王庭派遣出來巡邏漠北各地部落情況的匈奴王庭大將偃渠。】
【“奴將雖有破軍之勇,亦非我一回之敵。”】
【“今我楊延朝以身為城禦北而戰,讓爾等狂吠之犬如若喪家!”】
【楊延朝陣斬匈奴王庭大將偃渠。】
【“血海深仇,就在此戰來報!”】
【“先取汝頭,報效國恩!更慰家翁之靈!”】
【開皇八年四月六日,楊延朝率領著背嵬軍擊潰了匈奴王庭五千餘眾的遊軍,其人突入敵陣,斬殺了偃渠。】
畫麵上,楊延朝的武力值在初遇時的89點,已然突圍到了92點,在大周王朝的武將麵板上,這樣的武力首屈可指。
而楚世昭在主界麵上更是開始調度各路的大軍,幾乎是以舍棄防守式的進攻,以圖掃蕩整個漠北草原。
大周三軍上下這高達80點的基礎士氣,其中的精銳,包括背嵬軍為首的主要兵種,更是突破了90點大關的士氣,這也意味著,在這一場北伐之戰中,隻有戰死的大周將士,沒有任何一個被俘的大周人!
這如同修羅般置身死於外的軍隊!
汝等,可擋得住?!
致歉。
看了一場不該看的比賽,導致更新晚了。
以後不可能看一場某遊戲的比賽了。
今天會補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