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是叛亂。
成功就是革命。
朱元璋沒有發跡,沒有成功之前,他是乞丐,他是和尚,他是不通文墨的和尚。
成功了,他就是真命天子。
楚世昭不能取得成功,他就是大周王朝的餘孽,他仍就不得人心。
而楚世昭能取得成功,能治定天下,他就是大景王朝的開創者,新王朝,新時代的奠基者。
本質上他恢複不恢複本名,正麵影響和負麵影響或多或少都是會出現一點的,但是最終能不能成,終究是要看自己的。
現在楚世昭難打的點,就在於丟了北方以後,戰馬的產出非常低,就跟南宋一樣,想要打回北方的難度極高,因為軍事力量不允許。
另外一端的王凝君想過這個帶領起義軍的首領可能是楚世昭,但是答案揭曉的那一瞬間,還是震驚到了。
就這種事情太不可思議了。
這可是皇親貴胄啊,天生地位、身份上就高人一等的存在,楚世昭是怎麼接受自己和普通老百姓一起推翻本該屬於自己的王朝的?
在大周王朝的皇族被一網打儘以後,楚世昭就是唯一合法繼承人,他是法理上能繼承大周王朝的唯一皇族。
他沒有選擇延續這個王朝,反而是帶著起義軍自己把自己的祖業給推翻了?
當時王凝君沒有百分百篤定這個人就是楚世昭,那就是因為王凝君怎麼都想不到,給大周王朝最後一腳的人能是大周王朝最後幸存的皇族。
更沒有想到的是,楚世昭已經給了大周王朝最後一擊以後,按理說這輩子都會隱姓埋名下去,可是楚世昭又沒有用化名的身份一直活下去。
換句話說,楚世昭不僅沒有利用這個身份得到什麼好處,反而時機很不好的情況下坦露身份。
這隻能說明,楚世昭根本就不在乎他的身份是誰,根本就不在意他的出身。
他就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辦自己想辦的事情,他是誰,他是什麼身份都不重要。
重要是,能不能給百姓帶來安居樂業的生活。
而且,暴露身份以後,雖然短時間出現了一陣子的混亂,可是楚世昭憑借自己多年的威望,還有執政的風格,立刻是穩固了下來。
這就是威信,這就是公信力。
能打到讓推翻大周王朝的起義軍,都能相信楚世昭這個曾經貴為大周皇室的‘新朝天子’,這何嘗不是一種人格魅力。
此外,王凝君還發現了楚世昭用人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誰都敢用,並不畏懼對方的能力和野心。
就是這個特點,讓楚世昭身邊聚集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而這一批人才都願意為楚世昭效之死力。
竇戾是起義軍出身的,而且和王凝君的父親一樣,都是犯過事的遊俠,按理說都是亡命的逃犯。
像這樣頭有反骨,有案底的人。
換成彆人敢用嗎?
可是楚世昭敢用!
就是這個人是不能用常人的思維去理解的,他的行為,從邏輯上來講是背叛邏輯的,因為乾的每一件事情,其實都不太符合他個人的利益,出發點都很奇怪,但最終的結局,都是走向一個終點,那就是讓百姓們都能有糊口、生存的空間。
王凝君之所以不排斥身處楚世昭統治的時代,乃至於樂於接受。
那是因為王凝君經曆過其他人統治的時代。
李瑾統一過天下、匈奴人統一過天下、王守義也統一過天下、大周皇室後人也有人統一過天下。
可他們統一天下後,百姓的生活真的有所好轉了嗎?
未必!
哪怕是王凝君的父親王守義,本該和百姓最貼近的立場、身份,在成了天子以後,仍舊和基層出現了一種隔閡感。
這種隔閡,是什麼東西都打不破的。
因為成了天子,就是萬人之上的天子,他的身上就多了一個神聖性,一個不可觸犯的權威,他就不能和百姓走得太近,久而久之,他的思維就會和普通人不一樣。
楚世昭統一的天下,是對百姓最好的時代。
他抑製了豪強,打壓了世家大族,這些人在楚世昭的治下雖然討不到好處,可還是能生存的,但是原先毫無生存空間,隻能被統治者不斷壓榨的百姓,其地位卻是在步步提高的。
當模擬推演的次數越多,王凝君就能體會到那種獨屬於楚世昭的韻味,經曆的越多,也越能覺得楚世昭的魅力所在。
那麼多人甘願士為知己者死,願意為楚世昭的理想而奮鬥,這和楚世昭自身是有很深聯係的。
但是,王凝君很遺憾的就是,身處模擬推演中的百姓,可能並不太清楚楚世昭的價值。
因為王凝君的視角,處於最高的整體視角,給了她很高的辨識度,可以從不同的層次去分析楚世昭的價值。
百姓不同。
他們隻能根據生活的好不好,再根據外人的人雲亦雲去評定這個統治者的能力。
隻要比他們有點文化,比他們有點實力的人一煽動,可能就會做出令人後悔的舉措。
民心的確是君王統治的基礎,可是民心也是最玄幻,變化最大的特殊產物。
這和人性有關。
當你生活慢慢變好了,你隻會想過上更好的生活,等你過上了更好的生活,你還想走上更好的階梯,可是當你走不上去的時候,你就會把問題歸結給外人。
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從來不會在自己的身上找問題。
與其提升自己,不如詆毀彆人。
日子都很苦的情況下,楚世昭能給這些百姓帶來一口飯吃,那楚世昭就是神,就是明君。
當百姓的日子慢慢變得好起來,各種娛樂多了起來,可是經濟發展滯停下來,沒辦法進一步提高的時候,那些明明已經吃飽飯的百姓,就會覺得楚世昭能力不夠,沒辦法給他們帶來更好的生活,可他們卻從來不會想,沒有楚世昭,他們連一口熱飯都吃不上。
王凝君之所以想得那麼深,就是因為這次模擬推演,楚世昭在軍事力量的提升方麵,遠遠沒有先前那麼強勢。
所以就要考慮過五胡七國和楚世昭開戰以後,楚世昭失利後的下場,失利後的可能性。
要是百姓因為楚世昭一場失敗而背刺,那麼後續發生什麼,王凝君都覺得是這些人活該。
剛才那些獻城投降,認為日子不好過,就想投靠外族的人,就是活生生的下場。
他們是吃不飽飯嗎?
他們隻是沒有以前那個地位,不僅能吃飽飯,還能欺負百姓,還能賺更多的錢。
在楚世昭這裡得不到這個地位,就找其他人要回這個地位,以為當外族人的狗,就能作福作威。
沒想到人家是真把你當狗了。
這不就是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