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大景王朝的局勢好轉。
就當下的情況來說,屬於是局部好轉。
北方對於中原王朝實在是太重要太重要了,現在楚世昭最大的問題就是他渡江,就放棄了南方天然的防守優勢。
而北伐,又要和本身就在騎兵領域優於自己的蒙古人較量,在己方騎兵部隊還沒有正式成型的格局下,非常難打。
但是,楚世昭更清楚,他不能再繼續目視蒙元朝廷通過懷柔政策,消化北方的農耕地區,從而積累大量的資源和國力。
到時候,蒙元朝廷就能繼承大周北方的全部資產和技術,等於說蒙元朝廷可以變成一個史詩強化版的大周王朝。
既有大周王朝的技術、稅收,又能擁有強悍的軍事力量。
【晟武七年八月,楚世昭三征北伐,而這一次楚世昭決定禦駕親征,將自己的長子楚承巍立為太子,監國,由朝內大臣輔政。】
楚世昭現在手上有三支部隊。
最初編製的乞活軍,藍殊自己帶的虎卒士以及楚世昭由乞活軍精銳轉化過來的先登死士。
其中乞活軍整體是由起義軍組成的。
【乞活軍】
【兵種等級:藍色。(當世精銳)】
【兵種類型:步兵。】
【裝備:大景製式甲胄、大景製式佩刀、大景製式匕首、大景製式弓弩。】
【士氣:82點。】
【軍紀:81點。】
【兵種詞條:吃苦耐勞、乞活意誌、悍不畏死。】
【吃苦耐勞:體力+3,行軍路途上限得到了極大的增強、脫離戰鬥時可以轉化為屯田兵。】
【乞活意誌:體力+5,意誌+3,麵對生死之戰時,會爆發出極大的求生欲望。】
【悍不畏死:在經曆過了諸多風風雨雨的乞活軍已經有了一定的信仰,統領這支乞活軍的君主隻要不違背乞活軍將士的需求,那麼他們願意為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君主獻上赴死般的英慨熱血。(提供絕對保障的後勤、軍餉,這支部隊的士氣在主將仍然在戰場時,將不會出現任何的下降。)】
乞活軍的強度說強不強,因為他的基礎數值上的戰鬥能力太低了,隻能說比大周王朝的官軍稍強一線。
但乞活軍的特質,卻是極其罕見的金色兵種詞條——悍不畏死。
一支不怕死的軍隊,比起一支怕死的精銳部隊,要強悍的多。
你裝備再好,訓練再有素,戰鬥崩潰了,士氣崩盤了,丟盔卸甲往後奔逃的時候,就完全是等待著被宰殺的羔羊,有再好的裝備都不頂用。
而乞活軍這種裝備普通,主將不死,就一直敢跟你死磕到底的隊伍,足以讓任何人感到膽寒。
尤其是在封建王朝這種時代。
正常戰事,傷亡出現三成才出現潰軍、敗軍,已經是精銳之師了,傷亡出現五成才潰敗,甚至能說的上是這個朝代最強的軍隊。
乞活軍這支部隊,理論上能做到全部陣亡都不會出現潰敗的情況,隻要楚世昭給得起軍餉,並且能做到和將士們同生共死,那就不會潰敗。
而這樣的軍隊,楚世昭有八萬人之眾。
由於楚世昭這次模擬推演,主要是在發展南方的經濟和城池,這就讓楚世昭的經濟算是養得比較好的。
裝備和糧草上麵,是不太需要考慮的。
現在楚世昭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能繼續拖下去了,時間和陣線脫得越長,那些具有影響力的大族對中原王朝的歸屬感下滑的就越厲害。
蒙元朝廷,看似是蒙古人當權,可實際上也能是北方的那些地主‘當權’,因為蒙古人管不了地,他是包稅製。
他們沒這個能力向百姓細水長流式地去拿稅收收入,為了快速取得稅收,蒙古人會將征稅的權力交給了北方中原的本土人。
而包稅製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蒙古人隻會提出他要的份額,拿掉固定收入,北方中原的豪強大族卻能以幾倍的代價向普通的老百姓增收繁重的稅務。
蒙古人隻要二十萬兩,那些大族就能像刮地皮一樣,敲骨吸髓了一百萬兩,給了蒙古人二十萬兩,剩下的八十萬兩自己分。
這可比給大景王朝,給大周王朝打工要爽的多了。
本來隻是朝廷的打工人,現在還能跟著朝廷一起分肉吃,那大景王朝打過來,那是光複故土嗎?那是來搶肉的!
豪強靠著從蒙古人那邊拿來的錢,再去養自己的軍隊,維護蒙古人的統治。
百姓受到壓迫有用嗎?
豪強他們拿著收稅收到的錢,再去收買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給他們錢,訓練他們,讓他們使用武器,而依靠豪強給的糧,給的錢生存,他們就必須為豪強戰鬥。
在封建朝代,活下去比民族的份量更重。
元以寬仁失天下。
銳評的就是蒙古人在管理方麵太變態了,鬆弛感拉滿,感覺他們就不是來管理國家的,屬於是街頭小混混上的主事人,負責收保護費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縱情享樂,事情都有底下其他民族的人來包辦。
元朝滅亡的時候,同樣有大量的官員殉國,其中甚至有不少的漢人。
因為元朝時期,那些有權勢的漢人,全都是剝削百姓的那批達官貴人,朱元璋打壓的就是這批人,對江南地主可以說是進行了堅決嚴酷的打擊,最後富民豪族被無形大手給鏟削殆儘。
所以,對於這些既得利益者,蒙元這樣的朝廷就是活爹,啥也不管,好處給他們,壓榨了百姓還能甩鍋給朝廷,為蒙元殉國還能證明‘氣節’,實際上全是生意。
給這群傻子一樣的蒙古人乾活,大族就像是皇帝一樣爽。
唯一的缺點,就是這樣一來,會加劇了貧富差距,屬於是上層人的遊戲,蒙古貴族剝削所有人,漢人權貴接過蒙古貴族的權柄持續高壓剝削漢人窮人、蒙古窮人。
富的越富,窮的越窮,越難過日子。
而人都是貪婪的,貪欲到了最後就不可能收斂。
一個人工資每個月都有兩萬,突然有一天工資要降到五千,生活質量下去了,很容易接受不了這種變化。
同理。
元朝到了後期,就是富貴日子過太久了,後麵財政崩盤了,找不到繼續高消費的路,就開始想些歪門邪道,通貨膨脹,物價崩盤。
大家到一個極限,都活不下去,那就爆了。
但是,前期確實強啊。
這就相當於程序員寫了一個BUG程序出來,正常邏輯是行不通的,可它就是能成功運行。
蒙元朝廷缺經濟,豪強階級補上了經濟的空缺,苦的是百姓,但隻是苦一時半會兒,這個年頭的百姓是純牛馬,忍耐性特彆強,給口飯吃,不餓死就能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