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一份完美答案擺在你麵前的時候。
身為君王,你隻能做出比這一份完美答案更加完美的答複,才能對得起這個身份。
在中國曆史的封建王朝之中,又有哪個有誌君王不是在內卷的過程中呢?
不知道多少後來者,都想要超過祖龍秦始皇的功績,所以他們將大一統視為每個君王必經之路。
不能大一統的山河,不能大一統的王朝,就不配稱之為王朝。
而楚世昭拒絕和外人聯盟,也不是楚世昭沒有大局觀,是楚世昭深知這些盟約有多麼的靠不住。
大唐拉攏吐蕃,吐蕃沒有反嗎?照樣打到你長安。
這些異族,同化了的情況下仍舊有著自己的野心,更彆說尚未和中原王朝齊心。
和高句麗結盟,莫非是默認遼東這些土地今後就歸屬高句麗了?
這是楚世昭不能接受的。
至於和蒙古結盟,更等於說是把燕雲十六州的整個北方割讓給了蒙古,楚世昭同樣不能和。
【晟武十年十一月,楚世昭以收複故土的理由,攻打高句麗,雖然他名義上沒有和蒙元帝國同盟,但是兩軍極為默契地包夾了高句麗所在的位置。】
【晟武十年十二月,新羅素來和大周王朝交好,如今大周王朝覆滅,有楚世昭這樣的後繼者,他們願意響應大景王朝合擊高句麗。】
【晟武十一年一月,在蒙元王朝和大景王朝的壓力下,高句麗的前線節節潰敗,楚世昭攻取遼東,收複故土,而高句麗敗退之後,其撤退的兵力將新羅和百濟攻打了下來。】
【晟武十一年二月,蒙元王朝和楚世昭的部隊在高句麗的領土上發生了一場戰事,雙方各有折損,卻互相之間回到各自的地盤上報捷。】
【楚世昭的部將沐武稱大破蒙軍五千餘人,將其逼出了遼東戰場。】
【蒙古名將拖雷稱擊退了大景王朝徹底吞並高句麗的野望,剿滅了大景一萬餘眾的部隊。】
【晟武十一年三月,蒙元朝廷的鐵木真認為蒙元朝廷的內部不平,各部貴族都有不同的想法,難以整合真正強大的力量攻滅楚世昭治下的大景王朝。】
【這樣內無統紀,互爭權力的蒙元朝廷是難以組織起什麼大規模反攻大景王朝的進攻,隻能憑借勇武,各自為戰,擊破些許彈丸之地。】
【鐵木真在其部族之中,極力籠絡人心,厚待部民,這引起了蒙元朝廷之中其他的貴族不滿。】
【這些貴族的手上,握有蒙元朝廷八成以上的資源,無論是人口還是將領,都出自於不同的家族。】
【大家都有利益分,大家都有可以賺的地方,才符合所有蒙古貴族的利益,而鐵木真偏偏想要整合所有人的力量,想要當他們這些貴族頭上的王,這難道不是挑釁嗎?】
【在整個蒙古有那麼多的貴族,就算要分一個王出來,又怎麼可能落到你鐵木真的頭上。】
【更何況,現在蒙元朝廷名義上的王汗是拔都,你以臣之名,根本不配統禦他們這些蒙古貴族的兵馬。】
【晟武十一年四月,鐵木真在高句麗的戰場上立下了不斐的功績,而且鐵木真從不貪功,將那些搶奪過來的財物分給了手下的蒙古窮人,這讓不少其他蒙古貴族麾下的牧民流亡到了鐵木真的手上。】
【晟武十一年五月,蒙古貴族都極其忌憚這位突然崛起的勇士,他們勸說王汗應當提前防備鐵木真這樣的驍勇悍將。】
【拔都卻認為像這樣的勇士,正是現在朝廷用武之地,沒有多去管轄鐵木真的勢力。】
【晟武十一年六月,劄木合汙蔑鐵木真和大景王朝勾結,意欲顛覆蒙元朝廷的政權,甘為大景的鷹犬,諸多蒙古貴族聯名上書,隻為了證明鐵木真在對抗大景王朝上有保存實力,不願意全力出擊的諸多疑點。】
【這是欲加之罪。】
【鐵木真極為憤慨,像保存實力,不願意出擊的事情,分明是那些貴族私下所為。】
【晟武十一年七月,拔都在諸多貴族的勸誡之下,心中果真存疑,計議偽許婚約,欲與鐵木真之子定下婚約,邀鐵木真來飲定婚宴,鐵木真知道這其中必然有詐,積極整軍備戰。】
【晟武十一年八月,鐵木真響應那些弱小的部族宣布對王汗的反叛,在他的策應之下,蒙古王庭爆發了‘八月族變’,鐵木真率軍偷襲,圍攻王汗營帳,經過三天三夜激戰,終於是擊潰其主力。】
【同月,楚世昭注意到了蒙元王庭內部的軍事政變,認定這是驅逐胡虜的最好時機,同樣是整頓兵馬,討伐蒙元朝廷。】
【為了此戰,楚世昭再次舉棺,為表戰必勝的決心。】
【晟武十一年九月,剛剛攻滅王漢拔都的鐵木真儘數兼並了那些部族兵馬,就遭遇到了大景王朝的忽然猛攻。】
【鐵木真得報後,決議將軍馬集中起來,按千戶、百戶、十戶統一編組,委派各級的勇士,並建立了一支護衛軍,抵抗大景王朝的進攻。】
【他呼籲蒙元王庭內的貴族,如今局勢危急,應當以外敵為重,摒棄內部的爭鋒,打贏了戰事,人人都能分得土地、人口、財富,而輸掉了這場戰事,就隻能回到草原上。】
【那些蒙古貴族享受到了中原王朝的舒適生活,再難回到草原上過著苦寒的牧民日子,要他們就這樣放下財富,是不可能的事情。】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本來還有些混亂的蒙元王庭立刻組織起來反抗大景王朝的力量。】
【晟武十一年十月,得到蒙古貴族暫時的依附後,鐵木真在長安大會蒙古貴族,鐵木真順勢接過了王汗的位置,成為了蒙元朝廷的第二任君王。】
【鐵木真麾下的將帥、巫師們為了加重鐵木真身上的光輝,為鐵木真上尊號“成吉思汗”,意為偉大而強盛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