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交付數量共1.58萬台,超額達成產能預期,預計八月份交付數量應該能達到2.1萬台以上。”
王曉峰彙報上個月的銷量情況,不出意外,下周新能源車銷量排行榜公布,他們應該能進入前五。
如果是新能源轎車排行榜,那他們起碼都是前三,有概率是第二,隻是第一就不用想,絕對是比亞迪(秦)。
隻是快速增產的弊端也開始顯現,天樞這台車僅僅投產兩個多月,賬上的23億美元就已經所剩無幾。
因為他們收取五千元定金,卻要預訂總成本約22萬的各種零配件,以及支付人工水電。
實體製造業之所以是重資產,就是前期不僅需要巨額投資,還需要提前墊付大量資金。
麵對這種情況,一般企業會選擇把部分的資金壓力轉嫁到供應商。
比如業內最為出名的比亞迪,跟他們合作的供應商,雖然不缺訂單,但起碼要做好貨款被壓一年以上的心理準備。
天星汽車為了搶奪優先排單權,也為了降低零配件的采購成本,執行的方案是季度結清。
跟他們合作的回款周期,比特斯拉合作快一倍,比迪子快兩倍,這部分的資金壓力一直是天星獨自承當。
按照現在的趨勢,他們起碼還要靠自己頂住四個月,隻有四個月之後才能看到回頭錢,前提是陸老板不要再有想法了。
陸良思索片刻,突然問道:“10%的股權融資能融到50億美元麼?”
王曉峰咋舌:“感覺應該挺難的。”
天星汽車已經初具國產一哥之資,但新能源市場的規模還是不夠大。
行業上半年的總銷量雖然還沒公布,但據他所知,應該不足九十萬台。
有人分析,哪怕接下來是金九銀十的銷售旺季,但今年應該達不到100%的增速,全年總銷量,最多就是200萬台。
行業的上限,也限製他們的潛力上限,500億美元估值虛高的太厲害。
現在比較合理的估值應該是210240億美元,還要包括天星科技,及天星在海外的品牌價值,還有陸良的名人效應。
“才240億……”陸良忿忿不平。
王曉峰苦笑,無言以對,安靜聽著陸老板對那些無良風投機構的痛罵。
有一說一,他心裡覺得,這個價格已經非常不錯了。
雖然陸良為了造車準備了三年,但前麵兩年基本沒什麼建樹,直到最近一年才開始發展起來。
以當時的市場規模,在沒有發生較大規模的增量之前,240億美元的估值,應該都透支了他們未來5年的發展潛力。
“那就先透露點風聲,把天星汽車計劃融資的消息放出去。”
陸良稍稍平複心情,雖然心裡認為這個估值過低,但想到嚀德時代現在的市值也就2300億,心理一下子就平衡了。
因為通過嚀德時代的市值,也能從側麵了解當前新能源市場的規模。
再者隨著體量越來越大,已經不能再用陸良的資金發展,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也是時候把他的快樂分享給其他人。
“預期多少合適?”王曉峰問道。企業融資就像做生意,喊出去是一個價,最終敲定的又是另外一個價。
漫天要價,落地還錢,一般都會高出實際估值10~30%。
“300億。”
陸良嘴角上揚,又說道:“這段時間如果有人問起,你就先說價格,但對於融資項目什麼時候成立你就說不確定,先把線放長一點,看看能不能釣到大魚。”
他想到中東的好朋友沙某,這群穿白大褂的,彆的沒有,就是美刀一大把。
如果能吸引到他們的投資。
26億美元,30億美元,
就像早餐吃三塊還是五塊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