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辰不禁開始自我懷疑。
實在想不通,索性登錄網上論壇,看一看網友對此案的討論。
有時候,集思廣益也不失為一種上乘策略。
翻看了許多評論,有一個網友的推測引起了祁辰的注意。
這位網友認為,凶手極有可能是出租車司機。
理由如下:
第一,出租車司機對城市道路極為熟悉,尤其擅長躲避監控探頭抓拍,以防止違章罰款。
受害人的屍體被切割後,拋屍於六處不同地點,且全部位於鬨市區。
凶手可以肆無忌憚拋屍,卻不引起懷疑,說明他有職業偽裝,同時有運輸工具。
出租車司機無論白天黑夜,出入任何地點都不會引起懷疑,非常符合這一特點。
第二,出租車司機社會接觸麵廣泛,接近受害者也不會引起警惕。
同時,出租車司機往往是獨立工作,方便作案與拋屍。
第三,祁莉夜晚外出以後,曾經有目擊者看到她的行動路線。
但恰好在沒有監控的路段,她離奇消失了,而且再也沒有任何目擊者。
如果她是步行,不可能遇不到目擊者。
隻能說明她是乘車離開的現場。
事發前後,警方將受害人消失路段,事發前後的監控全部排查了一遍。
所有進出的車輛一個不落,包括私家車和出租車,結果一無所獲。
如果當時她乘坐出租車,司機肯定有印象,不可能不報警。
但事實證明,沒有任何出租車司機向警方反饋。
那麼隻有兩種可能:
要麼祁莉沒有乘坐出租車,而是乘坐私家車離開。
要麼凶手就是出租車司機,故意隱瞞了實情。
該網友更傾向於第二種情況。
因為警方排查過每一個私家車司機,確認過不在場證明。
但出租車司機的不在場證明很難確認。
最後他給警方提了一條建議:排查事發時間段,所有出租車行駛的路線。
如果哪輛車與受害人的行走路線重合,那麼司機的嫌疑就上升了。
這位網友的思路很好,但祁辰有些犯難。
案發已經過去了二十年,彆說調查出租車的行駛路線,就連尋找當時的出租車司機都很難。
看到祁辰一個人坐在辦公室,盯著電腦屏幕出神。
劉誌業端著一杯熱茶遞過來,說道:“有時候實在想不通,腦袋堵得慌,不如換個思路,換個角度。”
“師父有什麼好的思路嗎?”
祁辰接過茶杯抿了一口,頓時神清氣爽。
劉誌業說道:“假設凶手就是出租車司機,二十年沒再犯案,說明什麼?”
祁辰脫口而出:“說明他有顧慮,不敢或者不方便再作案。”
“亦或者換了更隱秘的作案手段,導致警方無法與祁莉案並案偵查。”
劉誌業點點頭道:“如果他一直從事出租車行業,想要變換作案手段是不太容易的。”
祁辰豁然開朗:“您的意思是說,他在案發後迅速換了職業,所以警方排查的時候漏掉了他?”
劉誌業笑眯眯點頭:“沒錯。直接排查出租車司機太難,也不現實。”
“但排查案發後有哪些司機改行不乾了,調查範圍就縮小了很多,工作量也大大降低。”
有了這個思路,祁辰一刻也不敢怠慢,立馬動用一切警力資源,全麵排查改行的出租車司機。
不查不知道,一查真有意外收獲!
在案發時間段,恰好有且隻有一位出租車司機辭職不乾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