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一艘龐大的宇宙飛船噴吐著反推發動機,在火星北半球的烏托邦平原上空緩緩著陸。
這艘宇宙飛船是一艘重量達到6000噸的火種級飛船。
它並不是單獨過來火星的,而是和其他四艘火種飛船組合在一起,後麵安裝了一個巨大的抗輻射護盾,然後利用微型氫彈的核爆,快速推進到火星這邊的。
目前通過核爆推進方式,智人公司的無人宇宙飛船前往火星,隻需要4~17個地球日。
五艘火種飛船捆綁在一起,其中一艘是核彈倉庫和推進器核心,剩下的四艘火種飛船都是過來執行任務的。
其中兩艘將登陸火星北半球的烏托邦平原地區,在當地設立第一個火星地表科考站——烏托邦站。
另外兩艘火種飛船則會停留在火星的太陽同步軌道,作為火星空間站。
此時登陸火星的火種飛船駕駛艙內,三個機器人正操控著飛船。
“隊長,一切正常,可以著陸。”說話的機器人,其胸口的銘牌上寫著:h—007。
“準許著陸。”另一個機器人直接吩咐道。
“收到,開始著陸。”
火種飛船的反推發動機噴口不停的調整著,而噴吐出來的澹藍色火焰也在一點點減弱,直到飛船底部靠近地麵不到米。
“展開緩衝架。”
飛船底部彈出1條機械腿,直接插入地表疏鬆的沙子之中,機械腿的液壓泵和避震器,以及飛船本身的自動平衡穩定係統,讓飛船穩穩地停在沙地上。
隨即發動機噴口的澹藍色火焰也熄滅了。
“著陸成功。”機器人007號發出略帶歡喜的聲音。
機器人0074號看著儀表盤,隨即吩咐道:“王,檢查各個係統。”
機器人0076號立刻回答:“收到。”
而作為隊長的機器人0074號,他立刻和另一艘飛船的隊長聯係,雙方溝通了幾分鐘,互相確認沒有問題之後,才寫報告回複地球總部。
這些機器人並不是人工智能,而是真正的“人”。
準確來講,是操控機器人的人,而不是超級計算機和智能程序。
擁有龐大計算力支撐的智能程序,雖然可以模擬人類,也可以根據設定好的程序,執行一些比較死板的任務,但終究是比不上人類靈活。
特彆是在執行外星探索過程中,外星往往距離地球非常遙遠,單憑航天器自帶的人工智能,還是不足以麵麵俱到的。
太空事業部經過研究之後,決定采用之前研發出來的16倍體磁單極晶體,作為通信設備。
在超低溫環境下,16倍體磁單極晶體擁有739個地球日的極限使用壽命,七年多的使用壽命,顯然已經可以投入實際應用之中了。
而這種改進版的磁單極晶體,作為通信係統的核心,可以無延遲的通信。
至少目前火星登陸飛船,與地球總部不存在明顯的延遲。
這也是這些機器人,可以被人操控的原因,在機器人的通信模塊中,就有一個磁單極晶體通信器,該設備對應著地球總部的一個專屬操控艙。
通過這種方式,太空事業部的工作人員可以直接操控機器人,在火星上執行任務。
雖然這種新型的磁單極晶體,隻有七年出頭的使用壽命,但是其無延遲的通信效果,在太空事業部眼中,實在是太香了。
……
機器人0074號的操控者叫迪瑪希,是火星登陸飛船的兩個隊長之一。
他剛剛向地球總部彙報了登陸任務的情況,另一個機器人0076號吉恩就向他彙報了飛船各個係統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