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戰這段時間,楚幽王找準了關鍵問題,那就是政權合法性的問題!
他早就把有關他身世的謠言,整理清楚了所有漏洞和不可能,全力傳播整個楚國,乃至天下。
雖然說造謠的張張嘴,辟謠的跑斷腿。
但是負芻的這個謠言實在是漏洞百出,若是楚幽王已經死了,無人澄清,自然就默認了。
可是現在楚幽王還沒死,楚幽王畢竟是楚王,在他不遺餘力的澄清下,效果還是有的,起碼不是一邊倒的輿論了。
他又穩住了自己的政權合法性。
他的血脈沒有問題,政權合法性就沒有問題。
既然他的政權合法性沒有問題,那麼惡意傳播這條謠言的負芻,就是蓄意謀反,再也不是什麼撥亂反正!
楚幽王澄清這件事太重要了,一方麵穩定了一下普通平民之心。
另一方麵,讓那些裝傻的,暗地裡觀望的封君和貴族也沒有了其他的理由繼續觀望和反叛。
封君和貴族當然一開始就不信這個謠言,隻是有了這個謠言就有了正當觀望和反叛的理由,畢竟對楚幽王不滿的人太多了。
而尋常平民不了解其中內因,在貴族的裹挾下,自然會心懷疑慮。即便是楚幽王自己的底層軍士和治下之民也是有著憂慮,沒什麼戰心戰力。
但是事實澄清之後就不同了,一切都是負芻的陰謀,是負芻為了造反散播的陰謀!
這種情況下,楚幽王要求各地封君,貴族,官員勤王的命令,各地就再也沒有了說不的理由。
而楚幽王也一反常態,不再那麼強硬殘酷。
承諾一切都既往不咎,隻要現在願意聽從命令的,那就還是他的好忠臣。在平定負芻的叛亂中表現良好,立下功勞,他也絕不吝惜賞賜。
楚幽王更是徹底放棄了景氏和江東所有忠誠負芻的貴族,放出話要滅掉他們,並且用他們的一切賞賜有功之臣,賞賜所有軍士。
和負芻早就綁死的人,自然是不可能再投楚幽王了,以楚幽王的人品,即便承諾放過他們,他們也不敢投。
造反這種事情是不存在投降的,隻有成王敗寇。成了榮華富貴,敗了死全家。
楚幽王自然也明白鐵了心造反的人不可能再回來,即便回來他也不敢用,也完全不想用。
所以毫不猶豫的把他們當做了激勵人心的肥肉,吊著所有觀望的人。
意思非常明確,隻要跟著寡人滅了逆賊,那麼這麼大一塊江東,就都是你們的,這足夠讓所有人都吃的滿嘴肥油了。
自古利益動人心,這巨大的利益足夠讓觀望的人心動了。
至於楚幽王不得人心?
嗨,沒利益自然是不得人心,若是有了利益,那大王自然是英明的!
這一招很好,並且還是負芻不能學的招數。
各地觀望的封君,隻是觀望,最多出工不出力,讓他們直接反叛,他們是萬萬不敢的。
江東小而貧瘠,而楚幽王占據大片核心腹地,負芻不可能對自己這邊的人說,隻要撥亂反正就把支持楚幽王之人的封地分給功臣將士,這是負芻做不到的。
而且,這話若是說了,那就是把大多數人逼到了對立麵,是絕對毫無勝算了。
楚幽王在放棄景氏的同時,又在大力的拉攏屈氏和昭氏,承諾願意將江東之地最好的地方都給他們,讓他們瓜分景氏。
屈氏和昭氏自然心動了。
老牌貴族的基本操作就是腳踏多條船。
和秦國打好關係是必須的,但是在秦國打來以前,先多占據好處也是必須的。
畢竟秦國不是還沒打過來嗎?萬一秦國打不過來呢?那家族自然還是要發展壯大的呀!
即便打過來了,家族也是要求發展壯大的!
再者說了,掌控的地盤兒越多,即便是賣的時候也能賣出更多更好的價格呀。
實力越強,也就越能有更多的轉圜餘地。
屈、景、昭三家,雖然同樣出自楚國王室,但是幾百年下來,早就誰也不認誰了,平日裡在朝堂上的政治鬥爭,就已經是你死我活。
近幾十年,景氏和春申君合作親密無間,風頭無兩。與之相比,直麵秦國越發衰敗,越發危險的兩家,自然也是更為嫉恨景氏。
現在能夠有機會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他們自然是願意的,而且是相當願意。
如果可以將家族勢力移向東方,遠離秦國,那就更是再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