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有些機靈膽大的,比較有主觀能動性。
那些和陰陽家道家有些關係的,悄悄去問道家和陰陽家,不過當然沒有結果,且不說這事兒他們也不知道真假,即便是知道也不能說啊。
鄒奭也在暗自懷疑,嬴政這是說的真的假的,從天象來看,完全看不出來啊。
道家當然也看不出來。
兩家對外一概推說不知,隻說天命豈是凡人可以妄言?唯有天子才能清楚。
所有人都在觀望,無論如何,祭天以後不久,就該有結果了。大王到底想做什麼,到時候就全知道了。
終於,祭天的時間到了。
三日後的卯時五刻,鹹陽城外,渭水之濱。
天地間仿若還未從鴻蒙初辟的混沌中蘇醒,墨色的夜幕尚未完全褪去,唯有東方天際,一絲曙光如開天利劍,正奮力劃開夜色。
遠處的渭水在朦朧中靜靜流淌,水麵上籠罩著一層薄薄的霧氣,如夢似幻。
而此刻,渭水兩岸,大道之上,直通鹹陽,包括祭天的祭壇,都已被森然的大秦銳士如鋼鐵壁壘般重重環繞守衛。
大秦的精銳禁軍身披玄色甲胄,甲片在微光下閃爍著冷冽的光,手持長矛,矛尖如林,森寒之氣仿若能凍結空氣。
所有銳士身姿筆挺,麵容冷峻,如同一尊尊精雕細琢的石像,肅殺之氣在空氣中肆意彌漫,令周遭萬物皆在這股威嚴下噤聲。
在這密不透風的守護陣列之中,嬴政的玉輅在六匹通體玄色,毫無一絲雜色的玄色千裡馬牽使下,緩緩前往祭天台。
在昨天晚上,整個鹹陽所有道路已經全部清潔乾淨。
今日寅時的時候,嬴政要經過的道路都已經全部戒嚴,司禮官於鹹陽宮門外舉行啟路禮,童男童女各七十二名,在天子玉輅要經過的地方灑水掃地,這是滌蕩人間穢氣。
天子玉輅,又名玉輦、大輅,乃是天子五輅最尊貴之座駕,除了天子,沒有任何人可以乘坐。即便是天子,也隻有在舉行盛大朝會大典,以及重要祭祀儀式,巡幸天下的時候才會使用。
嬴政的玉輅通體以青質為底色,車身裝飾大量玉石,車轅、車衡、車廂所有部位皆有精美的玉雕飾品,雕刻有龍、鳳、麒麟,祥雲等祥瑞圖案,每一處雕刻皆是栩栩如生。
玉輅全長三丈,高一丈,寬一丈,采用雙轅六馬,此謂六合一統。
車身旌旗,前有日月合璧織金幡,後懸五星連珠五神獸錦緞,車廂兩側各垂豹尾織絛,用金銀線繡製百獸圖。
軛下懸掛十二串青銅鑾鈴,每串三枚,聲如編鐘,行駛時形成和鸞鳳鳴的禮樂。
車軾陰刻受命於天,天子至尊篆文;軫部彩繪十二神獸圖,另外左右兩側額外繪製燭龍銜日,應龍噴火之圖案;輪轂內外環刻九州禹貢地圖紋樣,暗含天下歸秦之意。
車隊最前方乃是八百精騎開路,精騎後乃是一百零八人的禮樂隊,鐘鼓之聲、號角之聲、琴瑟之聲交織在一起,演繹天子出行威嚴之樂,樂聲威嚴宏亮,仿佛能穿透雲霄。
禮樂隊後方是三百八十人的儀仗隊,皆是身著五彩斑斕的華服。最前方為兵器儀仗,手持斧、鉞、戟、殳、槍、刀、劍等,兵器在陽光下閃耀著寒光,彰顯著大秦的威嚴。
隨後跟著的是手持幡、扇、傘、蓋類的華蓋儀仗,手持幡、幢、扇、傘、蓋等,具體形式有龍頭幡、豹尾幡、絳引幡、信幡等數十種。旗幡各自繡有日、月、龍、虎等各種祥瑞,多達數十種,皆是色彩斑斕、圖案精美。
再其後是禦馬二十匹,馬身裝飾華麗,皆為千裡挑一的神駒。而且每一匹都極為美麗,毛色純正,或如瑞雪皚皚,潔白無瑕;或似赤霞似火,熱烈奔放;或同烏金漆黑發亮,威武深邃。馬蹄輕踏前進中,瓔珞晃動,青銅鈴響。
再其後,則是十二名天字一等密衛守護玉輅周邊,另有數百精銳密衛散出去嚴密盯著一切。
在玉輅之後,九駕四禦露天馬車,拉著九鼎緊跟玉輅其後。
青銅鑄就的巨獸匍匐於蟠螭紋銅座之上,鼎足如虯龍探淵,腹身饕餮紋在火光中流轉千年寒芒。
這是昔年大禹王鑄造的神州之主的象征,傳說大禹王劃分天下為九州,收儘天下山川江河精魄,令九州貢獻青銅,以九牧之金鑄造九鼎,象征九州!
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皆被鐫刻於九鼎之身,鼎身每道棱角,每一道花紋都是九州的山川脈絡,承載著曆史的威嚴和厚重,以及,至高無上權力的象征!
近兩千年來,無數人想要得到九鼎,而現在,這是秦王寶庫的珍藏。
九鼎之後,三位相邦同乘四禦金根車,這是嬴政對相邦的優待。
再之後乃是三公與閣臣、及君侯貴族,各自乘坐四禦馬車;其餘百官,六百石以上俸祿官員,以及公乘以上貴族騎馬。
在此以下的人,額,步行的資格也沒有,壓根沒有陪同嬴政祭天的資格。
在車隊最後,還有八百精騎斷後,眾多玄羽密衛留意著一切,確保不會有任何意外發生。
號角聲劃破長空,低沉嗚咽,天子儀仗所經之處,萬民皆伏地叩拜,所有人大氣都不敢出,匍匐在這至高無上的權力與威嚴之下,唯有驚歎與敬畏之情在心中蔓延。
在這至高無上的威嚴與權力麵前,所有人都會變得渺小而卑微。
大秦銳士陣列如鋼鐵長城,甲胄森寒,長矛如林,其肅殺之氣令空氣都為之凍結。他們身形挺拔,目光如炬,盯著眼前的一切,絕不容許任何人有絲毫僭越與不軌。
渭水河畔乃是經常祭天的場所,有一座高達十二丈的祭天台,整體由巨大的青石築成,四周雕刻著神秘的龍鳳玄鳥麒麟祥雲等圖騰,在晨曦的微光中散發著莊嚴而古樸的氣息。
上百名力士在玉輅剛剛停下的時候,就以最快最穩的速度將九鼎抬上祭天台,三三成列,五穀六畜也早已準備好,在祭天台之上擺放得整整齊齊。
伴著激昂鼓樂,嬴政在眾人簇擁下,緩緩走下玉輅,此時正近辰時,遠處天邊的紅日已經探出大半。
曦光自天邊破曉,光輝照耀在嬴政十二旒冕冠玉簾之上,在微弱光線下,由上等美玉雕琢而成的玉珠顆顆圓潤剔透,折射出清冷光芒。
行走間,旒冕輕晃,玉石碰撞,發出清脆聲響,這是專屬帝君的華章。
嬴政身著黑色袞服,上繡日月星辰、山川河海、飛禽走獸,十二章紋以金線雲錦繡就,腰間佩戴泰阿劍,和氏璧,懷抱玉圭,整個人都在破曉光輝中隱隱閃爍,仿佛天神下凡,周身散發著絕對神聖而威嚴的氣息。
嬴政一人緩緩走向祭天台,拾級而上,每一步都沉穩有力,三公九卿,文武百官都在台下恭敬以待,他們身著朝服,神色莊重,微微低頭,不敢直視天子的威嚴。
祭天,是表達對天與地的尊崇,這是專屬天子一人的特權,彰顯著天子至高無上的神權與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