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君一回秦,心中記掛的頭等大事,便是去拜見華陽太後。此前的家宴雖說熱鬨,但那種場合,諸多心裡話實在不便言說。
不過昌平君也真是讚歎陰陽家和道家的丹藥,早就聽說兩家丹藥神異,但是萬萬想不到竟然如此神奇!
家宴之時看見姑母嚇了一跳,姑母看著比自己還年輕,國色無雙,就像小時候見到的一樣。
他給華陽太後備的還有一些楚地故鄉的特產和吃食,不等華陽太後召見,就麻溜的去求見了。
這些承載著故鄉氣息的物品,或許能給姑母帶去一些慰藉。
昌平君一看到華陽太後,便是熱淚盈眶,當即拜倒:“臣熊啟拜見太後,太後金安!”聲音裡滿是久彆重逢的激動與深深的敬意。
華陽太後坐在主位,儀態端莊,神色柔和,輕聲說道:“起來吧。”
昌平君連忙小步跑到華陽太後身旁,微微躬身,站在一旁,臉上滿是感激之色,說道:“姑母,此番啟兒能夠回來,勞煩姑母費心了,是啟兒不孝。”說著,眼眶已然泛紅,聲音也微微哽咽。
華陽太後輕歎一聲,說道:“傻孩子,說這麼見外的話。”
“楚國已經是個爛攤子,你在那裡麵不是好事,你自幼在秦國長大,在楚國終究是根基薄弱。”
昌平君輕輕點了點頭。
“啟兒明白,昔年回去,也是身不由己。”
華陽太後微微頷首:“回來了就好。”
“姑母也隻有兩件事要叮囑你,你必須答應我。”
昌平君神色瞬間嚴肅認真起來,重重地點頭:“姑母請說,啟兒一定聽從。”
華陽太後神情一肅,鄭重說道:“第一,你既然回了大秦,就一定要忠於大王,不許再有其他的想法!”
“大王乃是天命聖君,文治武功,心性手段,皆是天下無雙。你自幼在姑母膝下長大,姑母知道你自幼心懷大誌,但是絕不要有愚蠢的想法。天下注定一統,大王身帶天命,這是必然的,你安心輔佐大王,彆再想楚國那些事。”
昌平君跪在華陽太後一側,重重點頭:“請姑母放心,啟兒明白,這幾年在楚國,啟兒已經明白楚國到底是什麼樣子,楚國早已是積重難返,啟兒不會再有非分之想了。”
華陽太後鬆了口氣,欣慰說道:“好,你明白就好。”
“第二件事,這是最重要的,你不要輕易牽扯進太子之爭。”
“還有雲兒,你妹妹她自幼天之驕女,一生順遂。她現在心裡唯一的坎兒,就是大秦王後的位置,以及扶蘇。”
“你要多勸勸她,千萬不要做傻事。”
“你要記住,國本之爭,但凡牽扯進去,一個不小心就是全家死無葬身之地。”
“就像你當年對待大王一樣,不要牽扯進去。”
“到了你如今這個高位,榮華富貴應有儘有,家族富貴也是無憂,再進一步凶險莫測,是好是壞,不可捉摸,還是小心穩妥為主。”
“大王子嗣眾多,後宮環境也是複雜,你絕不可輕易牽扯進去。”
“記住,永遠忠於大王,也隻忠於大王,麵對任何公子,都是公事公辦,也隻有如此,才能真正家族無憂。”
昌平君聽後,微微沉吟,思索片刻後回道:“多謝姑母教誨,啟兒明白,啟兒一定照看好妹妹。”
“隻是,幾位公子年紀慢慢也就大了,太子之爭必然也快要開始了,我和妹妹無論如何,也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想要置身事外怕是不可能。”
“所有楚人,天然就是支持扶蘇的,啟兒更是雲兒的兄長,在外朝的楚係中,也是舉足輕重,這想要超然物外,怕是不可能做到的,到時候終究會身不由己。”
華陽太後再次輕歎一聲,目光中滿是憂慮:“哀家知道,所以哀家勸你不要輕易牽扯其中,為的就是你自己可以留一條後路。”
“你在朝堂之上,既然想要做楚人的領頭羊,那自然也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有些事確實是避無可避。”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讓你毫不控製,任由發展,你要做的就是控製好事情的發展。無論是楚人的情緒和想法,還是雲兒的想法和做法。”
“不是讓你跟著他們胡鬨,更不是讓你領頭對抗,推波助瀾。要的是你小心控製事情的發展,不要讓事情發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昌平君沉吟再三,歎息道:“啟兒明白了,啟兒一定儘力。”
華陽太後皺眉道:“不要讓下麵人的情緒衝昏了你的頭腦,你是要領導他們的,而不是被他們當槍使。”
“到了你這地步,最重要的是求穩,尤其是國本之爭,一步踏錯,就是萬劫不複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