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生活條件不好,我們鄉裡大都是茅草房。就是用土壘起四麵牆體,然後蓋上稻草,就成了人們溫暖的家。周圍很多那樣的房子,連爺爺剛蓋在農田裡的房子,也是這種。
這種茅草房,又矮又小,又破又黑。
前幾年,鄉裡在四鬥渠和五鬥渠之間建了個磚瓦廠,開始燒紅磚,先從鄉政府的大樓開始,然後慢慢有好些人家都開始用紅磚造新瓦房。
窯廠燒磚用土很多,把旁邊挖出了深深的大坑,積了水就成了池塘。池塘裡水有點深,所以溫度比較低,夏天很多人就都喜歡到裡麵遊泳。
可是不久裡麵接連淹死了兩個小孩,一時人人驚恐,除了些膽大自認水性好的成人,已很少有小孩敢去那裡遊泳了。
這也是小時候的我首次接觸附近有人死亡,還是有點熟識的人。
第二次遇到身邊熟悉的人意外死亡,是同村的陳小二。
紮紙劉家隔壁,有小孩兄弟三個,老二和老三跟我年齡差不多,所以算從小玩到大的夥伴。
出事的時候,正是夏收時節。那時剛收了糧食,脫過粒之後,家家戶戶把糧食攤在打穀場上晾曬。每家畫個方格,並都會留個小孩照看,以免鳥雀亂吃,或者天氣變化好能及時收拾。
那時我常常連著好幾天要待在打穀場上,隻能無聊的坐在自家的糧食旁邊,枯燥的翻著連環畫。
那天,有幾個小孩在場邊大草堆上爬著玩,又喊又叫,開心極了。
突然間,所有的小孩開始大哭著跑回家,原來是陳小二爬上草堆時,手裡拿的棍子碰到了電線,一下子就直挺挺栽下地了。
從那天之後我就再也沒見過那個玩伴,人們也從不輕易提起他,陳小二好像從此從這個世上消失了。
後來我問小劉,那些沒了的人,去了哪裡?他說是另外一個世界,我們接觸不到。但要是想他們了,可以給他們燒些紙,他們會知道的。
有一次晚上的時候,他還指著窯廠方向漂浮的幽幽火球對我說,那是去另一個世界人點的燈籠。
**十年代的時候,蘇北很多還是土葬,田地裡到處都是墳頭。
其實解放後幾十年推行火化都成默認的事了,人死了基本上首先拉去火化,不過陵園墓地還不是很普及,鄉下人家都還是會把骨灰帶回家,再到自家地裡起個墳。
小時候我的記憶裡就是,走不遠就能看到個墳堆,因為墳多到太常見了,所以人們也司空見慣,不太在意。
小時候我也曾很好奇,人沒了為什麼家人非要給他們弄個土堆呢?意義是什麼呢?好好的農田裡,一個個墳堆,就像美女臉上長了些痘痘,感覺很醜。
三爺的說法是,活人都有個家,在世上幾十年,活動的地方。墳墓其實是死人從陽世前往陰間的過渡。
以前人死後會把屍體埋在墳裡,要數十年的時間才會化為泥土。現在的人死後立馬火化成灰,再埋在土裡,那個墳跟普通土堆其實沒有什麼區彆。
我們看著吧,不用多久,就會有人開始關注這些事了。
物極必反,當這些墳占用太多農田的時候,我們國家就會出來乾涉的,眼前這無數墳堆,隻要上麵有人一句話,馬上就會成為一捧黃土。
有許多人,他們就是沒有一碑一墓,但他們做過了不起的事,對我們這個國家民族有益,人們會記住他們,一代一代,中華大地就是他們的墓!
青山處處埋忠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