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開始讓陳鬆有空就去找魏大叔,改為跟他學習太極拳,以及中醫基礎。
結果他由於家裡的桃雕文化影響,長期接觸古典文學民間故事,對學習中醫倒也很有天賦。
他開始如饑似渴地學習起了《藥性賦》《湯頭歌訣》《瀕湖脈學》《傷寒論》《黃帝內經》等中醫理論。
這天,我跟他一起去魏大叔那裡。聊天中提起之前在學校的趣事,陳鬆得意的炫耀自己怎麼英勇出手,瞬間擊倒兩人的事跡。
魏大叔聽了點點頭,然後又問對方一共幾個人,後來有沒有一起動手,又是怎麼收場的?
聽說是被我製止的之後,他說:“小陳啊,你懂得維護同學,這點不錯。能一出手就擊倒兩人,說明你平時訓練的也不錯,下了功夫。而且懂得先發製人,後發製於人。”
“最後還好有你同學在,製止了他們的反擊,結果不錯。不過呢,我說說我的見解。平時當我們遇到不利境況的時候,最好的辦法不是強行出頭,而是應該先學會保護自己。”
“為什麼說三十六計,走為上?就是告訴我們,適當的時候,要學會迂回。”
“那天如果是你一個人麵對幾個人的時候,你後麵很可能要吃大虧。”
陳鬆點點頭,虛心的問,“那以後我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怎麼處理?”
“可以先團結班裡的其他同學一起麵對,畢竟他們幾個人相對你們整個班人來說還是少的。也可以去找老師來處理。你覺得呢?”
陳鬆點點頭沒說什麼。
魏大叔笑笑,知他沒放進心裡去,於是換了個話題開導。
“隋唐演義裡的程咬金,隻會三板斧的功夫,為什麼常常能打勝仗,少打敗仗呢?”
“因為遇到弱的敵人,三板斧就能解決了,可遇到強大的敵人,他往往就撤了,並不硬碰。所以那麼多武將,隻有他一個人順風順水。”
“我今天教你的就是,遇到強敵,先考慮走,能躲則躲,三十六計走為上,並不是羞恥的事。如果躲不了,隻能硬拚的時候,也要學會自保。”
隨後他站起身,擺了個姿勢,蹲下雙手抱頭,全身縮成一團。
“看到沒有,要學會護住身體重要部位,頭和內臟器官。”
陳鬆吞吞吐吐的說,“這樣感覺有點窩囊。”
我笑笑說:“先保住自己,日後有的是機會反擊回去,可要被人家打壞了,你就沒有反擊的機會了。”
他點點頭說“我明白了。”
隨後他學著魏大叔的樣子,擺出同樣的姿勢,一邊詢問怎麼更好保護身體各部位。
後來魏大叔都不時感歎,小陳更聽我的話。
讓人想不到的是,沒多久生活就給陳鬆上了活生生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