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墓人”這個身份,無論在任何年代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在泗水縣穿城鎮大元村,一位老人為八位烈士默默做了六十年的守墓人。
幾十年裡,他費儘周折和艱辛,為烈士們立下了墓碑,修建了陵園。他用滿腔的熱情與執著,無怨無悔地守衛著烈士們的英靈。(截止2023年,九十多歲的老人還在堅守,已守護81年,向老人致敬!)
穿城鎮位於泗水縣西北部,距縣城30公裡。穿城地名形成很久,相傳,唐代名將薛仁貴帶領大軍征伐時曾從城中穿城而過,故得名穿城。
今天一向平靜的鄉村道路有點擁擠,很多汽車載著人不停來來往往,周圍村民都感歎好久沒見這麼熱鬨了。
車輛出現擁堵時,有輛大巴車不停在車流中穿插,終於碰上了另外一輛大巴車。
頓時兩撥人從車上下來,相互指責爭吵起來。巧的是,兩撥人都是佛門中人,一方穿黃色僧衣,是徐州興化禪寺的大師。一方穿灰色僧衣,是安徽九華山化城寺的大師。
口角解決不了問題,慢慢上升到拳腳相加,雙方推推搡搡,漸漸從路上轉移到路邊的田野裡。
突然一個老人跑過來,大喊:“住手,不要過來!”
兩方人都停下,看著氣喘籲籲跑過來的老人。
“這裡是烈士陵園,不許在這裡打鬨!”
大家四麵看看,田間除了幾個土堆,就隻有一塊不高的石頭墓碑,連圍牆都沒有。
一個和尚說:“老頭,瞎喊什麼?哪有什麼陵園?”
老人走到墓碑前,指著上麵的字說:“這裡就是!”
可憐蘇北貧困,烈士墓幾十年一直沒有修繕,連那塊墓碑都還是老人問水利局討要了點水泥後做的。
看到與當地人起了衝突,雙方各有幾個大師匆匆從車上下來,走到老人身前。大家看看老人旁邊的墓碑上“革命烈士墓”幾個字,再看看旁邊的幾個土堆,肅然起敬。
一個大師跟旁邊的人說:“給老人家拿一千塊錢,修繕下墓園。”
看著他們遞過來的錢,老人沒有接,隻是連聲說:“你們都退出去,不要驚擾烈士安息!”“不用給我錢,我不需要,政府將來會來修繕的!”
一幫大師默默念“阿彌陀佛!”回車上去了。
老人沒有走,頂著烈日,一直守了半天,驅趕了好幾批準備下車到墓地方便的人。
最近幾天,由於突然闖入的人太多,蘇北這片寧靜的土地上,發生了各種各樣的大小衝突。
而此時,我正在教室裡與同學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