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陵天師在巴蜀傳道時,廣收弟子三千多人,然而在眾多弟子中,隻有王長和趙升品行俱佳,張天師於是用“七試”來考驗趙升是否有堅定的道心。
這“七試”裡,有無端的謾罵,有金錢的誘惑,有舍命相救,有被誣不辯。趙升麵對這些考驗都能堅定道心,從而證道成真。
《抱樸子》有雲:“夫求長生,修至道,訣在於誌,不在於富貴也。苟非其人,則高位厚貨,乃所以為重累耳。”
抱樸子認為,修道不是說有錢就行,而是要意誌堅定,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雲外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隻怕凡人心不堅。
其三是心不善的人不收。
道教是一個勸人向善的宗教,它的核心理念就是“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一個沒有善心的人,也是與道無緣的。
就像《太上感應篇》開篇所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禍福都是自己造成的,多做善事,就能獲得福氣;作惡多端,就會帶來無儘災禍。
《太上感應篇》又說:“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
修道就是修心,道在每個人的心中,心中有善,那麼修的道就是善;心中有惡,那麼修的就是惡。
惡意滿滿的人,學的越多,越會將心中的惡念放大,進而會禍害他人。
杜子傑感歎道:“這麼多講究啊?難怪玉陽子道長不肯收我為徒!”
我解釋道:“那倒也不是,隻是玉陽子的所學比較特殊,他師門屬茅山,但兼修了其他劍修法脈,故不可輕傳。”
“那你學的屬於哪一派呢?為什麼我們不能拜你為師?”杜子傑問。
我說:“我的修行主要屬於自修,散修。所以不屬於任何道派,沒有宗門指導,所以一切都要靠自己。”
陳鬆說:“那就是孤家寡人了?啥都沒有你怎麼學那麼厲害的?光靠家傳說不過去吧?”
我解釋說:“因為沒有師門的指導和傳承,所以很多東西我也隻能靠自己摸索了解。”
“據玉陽子道長說,我們家傳承似乎是茅山派的一個分支流派,不過我沒有學過茅山道術。我學的是呂洞賓傳承,劍修派的逍遙訣。這方麵倒是跟玉陽子道長頗有淵源,他說等我回頭去茅山那邊了,會再渡我逍遙訣更多傳承,具體情況卻沒有說明。”
“我既然沒有師承,所以也不能收你們為徒,隻能我們一起同修吧!”
“不過你們也放心!道教全真派,王重陽祖師創立後,可是以呂祖道統自稱的,所以逍遙訣修習好了,也不弱於任何道派宗門!”
“修行就是修心,不管是自修,還是拜師、入宗門,隻要修的不偏頗,不入邪徑,我覺得都是可以的。”
陳鬆說:“還好是遇到你,彆人有一點秘籍,都恨不得爛自己肚子裡,絕不肯與人分享。”
杜子傑表示讚同:“這還真是你一人得道,我們跟著雞犬升天啊!”
我哈哈笑著說:“不要這麼說自己啊!哈哈哈。修真路上多些人一起,也是快意的事!這點心胸沒有,還練什麼逍遙訣!”
其實傳到如今的道教,早已經集合了先秦兩漢中的方技、陰陽、墨、法、巫、醫、祝由等等很多內容,並不是單純的道家流傳了。
道家文化,已經和儒佛一起成了中華的精神內核。
而我們修道,也不簡單是學習道教文化,而是學習中華的傳統文化。(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