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拜天信神,做事多尚吉祥,故專門將一些帶有吉祥意義的詞語刻入印章,以圖吉利,這種印章稱為吉語印。
吉語印的主要內容,在各朝代各有其特色。
如戰國時多在三個字以內,如“昌”“正行”“得誌”“行吉”“有千金”等。
秦代常見“和眾”“富昌”“敬事”“千金”“思言敬事”等。
漢代一般為“日利”“今日利行”“日入千萬”“永壽康寧”“日利長年”等。
在唐朝時期,吉語的形式和內容逐漸豐富,還出現了以詩歌、對聯等形式表現的吉祥語。
宋代的吉語印章,多以成語、吉祥語、圖案等為主要表現內容。
這些印章不僅具有裝飾性,同時也寄托了人們的美好願望。
例如,有的吉語印章刻有“福祿壽喜”“吉祥如意”“長命百歲”等,表達了人們對幸福、長壽、吉祥的追求和祈願。
此外,宋代的吉語印章還常常配有圖案,如龍、鳳、鶴等,這些圖案也都有著吉祥的寓意。
明清以來,文人流派印章興起,吉語印不僅寄托了人們的美好願望,其藝術性更是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吉語印的印麵形態,是各類璽印中最為豐富的。
除了常見的方形、長方形之外,還有圓形、心形、三角形、葫蘆形、品字形以及多種圖形的組合形狀。
印麵文字少則一二字,多則十數字,也有將吉語與各類肖形相組合的,還有將吉語與姓名組合的,在有的吉語印中,還飾有龍、虎、雙鯉等吉祥圖案,印麵活潑多姿。
我看著手上的兩枚吉語印章。
黃色的琥珀印,圓形印麵,上刻九字吉語:家潘昌、壽千歲、樂未央。
黑色的石印,方形印麵,也刻有九字吉語:申枯慶、永福昌、宜子孫。
印章小巧玲瓏,精致圓潤。
我拿來了白紙,把兩個印文印在紙上,仔細觀摩。
自從宋嬋娟走了之後,我還是第一次研究這兩個印章。
我初次接觸琥珀印章的時候,曾經有短暫進入異空間的經曆,後來多次試驗,卻再也沒有能做到。
而石頭印章,自從得到手後,從來沒有什麼特彆的反應。
今天我想再研究研究,看能不能找出些什麼。
從印跡上看不出什麼來,我又把石印拿到手裡把玩。
稍後我再次集中神識,先掃視了下琥珀印,空空的,沒有反應,掃視石頭印,也是沒有反應。
等等,手腕上的九字真言手串似乎有點不同。
神識進入手串中,看到的依然是九個金字懸浮空中,“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
以前它們都是靜靜漂浮著,最近好像變大了一點,也更亮了些。
今天它們卻在緩緩旋轉著,圍繞著一座小山。
這個山哪裡來的?看著有點熟悉,好像是那個石印,隻是放大了無數倍。
我神識湊過去想仔細看看,忽然有股吸力,把我扯了過去。
轟的一聲,我眼前光景一變。
又來了,有了上次琥珀印章的經驗,我知道我肯定又進了一個獨立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