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公元前232年一公元前202年),唐宋典籍記載為周王族諸侯國項國後代,姬姓,項氏,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縣(今江蘇省宿遷市)人。
秦朝末年政治家、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
其勇猛好武,跟隨叔父項梁發動吳中起義(蘇州),反抗秦朝。複立楚王後,冊封魯公。
項梁陣亡後,援救趙王趙歇。破釜沉舟,擊破章邯和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贏得巨鹿之戰。
率軍攻破關中,舉辦鴻門宴,火燒阿房宮,殺死秦王嬴子嬰。分封滅秦功臣將領,擁立六國貴族後代為王。自稱西楚霸王,定都於彭城。
此後,與漢王劉邦爭奪天下,史稱"楚漢之爭"。
自恃武力,剛愎自用,弑殺楚義帝,猜疑亞父範增,終為劉邦所敗。
漢五年(前202年),兵敗於垓下,發生"霸王彆姬",自刎於烏江。
作為中**事思想"兵形勢"(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的代表人物,項羽是一位以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
清代女學者、史學家李晚芳評價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同為蘇北老鄉的周總理,也曾這樣評價項羽“具並吞八荒之心,叱吒風雲之氣;勇冠萬夫,智超凡俗;戰無不勝,攻無不取;敵邦聞之而震魄,婦孺思之而寒膽;百世之下,猶懍懍有生氣,豈僅一世之雄哉”。
項羽是個大英雄,是宿遷的驕傲。
家住宿遷市沭陽縣的項宗建,是項羽74世孫,他經過19年的搜集,完成了全卷41冊的項氏宗譜的修訂整理工作。
自項宗建懂事起,老一輩人就告訴他,自己是項羽的後代,但讓他頗為遺憾的是由於宗譜不完整,對於項氏的傳承沒有一個完整的記述。
為此,村裡的項氏族人曾多次提出修訂宗譜。
可是,寫族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
據說,當時有個項家後人五年未寫一字,之後又委派後人中的項宗堯寫。
項宗堯用近10年時間寫出該縣範圍內的項氏族譜,可項宗建卻認為,這個族譜覆蓋麵太小,內容也很少,即使寫出來也不足以說明他們是項羽的後人。
於是,項宗建萌生了自己尋找、重修項氏族譜的想法。隨後,項宗建利用節假日帶著家人走上了尋找古譜之路。曆時19年,途經21個省,4個直轄市,在全國尋找項氏古譜,並逐一抄寫下來。
為了完成族譜,他先後變賣了五套商品房,自費300餘萬元。在尋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也是一波接著一波,但他並不後悔。
為了讓項氏族譜有統一的格式,從收集到第一本古譜起,項宗建就自己動手用毛筆抄寫宗譜,一旦有一個錯字、漏字就要從頭再寫。
不僅如此,他還特地印製了宗譜專用紙張。抄寫結束後,項宗建又請人對族譜進行校對、裝訂,最終完成41本項氏族譜。
族譜的抄寫讓項宗建從中年寫到老年,從黑發寫到白發,他常感歎,每一個家族都有自己的文明傳承,就像中華文明有五千年古老傳承一樣,而族譜就是這種傳承的具體體現。
如今,項宗建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項氏族譜早日回歸項王故裡,並蓋一個項家祠堂,讓項氏族譜和項氏精神,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項宗建就是項豔的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