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聽了點了點頭。
過了兩天把關在房裡讀書的董奉拉去了襄陽。
回來以後對諸葛天說道“族兄,已經辦妥了。”
“哦?怎麼做的?”諸葛天好奇的問道。
“那天族兄不是說給劉表一點甜頭嗎?我想了想今日帶著董奉通過我姐夫見到了劉表。”
“董奉給劉表送上了兩個食療方子,說是能調理身體。然後又把一個簡略版的軍中急救術獻給了劉表。”
“現在打仗,很多時候陣亡的士兵並不是在戰場之上直接死亡,而是戰爭結束以後傷勢無法治愈。我就把消毒、消炎的一些方法送給了劉表。”
“接著董奉趁機提出願意在咱們臥龍村給荊州百姓治病,咱們打著劉表的招牌。治好的百姓必然感念劉表的恩德,有他在後麵這醫館起碼在荊州也沒人敢來找麻煩了。”
劉表本來就對百姓算是非常不錯的。
整個荊州他在位的時候百姓也算是能安居樂業。
聽了諸葛亮他們的提議以後順水推舟就答應了下來。
並且還賞了些錢用於建設醫館。
“行,那就叫人儘快先把醫館給建好。”諸葛天點頭,他們現在又沒打算舉旗造反。
那名聲給了劉表也便給了。
這件事也就算是塵埃落地了。
這時廖化又找了過來,麵有難色地說道“漢興,你叫大家做的那個冬衣,也太難了。”
過去過冬,有錢的就是穿獸皮衣物。
窮人則是把那個蘆葦的蘆花當做填充物。
畢竟這個時候還沒有棉花呢。
獸皮衣物昂貴還笨重,保養也不容易。
蘆花衣服則是保暖性沒那麼好。
現在馬上要過冬了,諸葛天就在係統裡麵買了幾千斤棉花,這樣每人可以縫一件棉衣出來。
等到了冬天白天可以穿,晚上可以蓋。
但是沒想到的是臥龍村裡麵都是些糙漢子,打鐵製革啥的都難不倒他們。
可拿起針線要縫製針腳細密的棉衣卻有些太難為人了。
“這樣的話,那就請人來做吧!”諸葛天歎了口氣,確實是他考慮不周。
“去鄧縣請嗎?”
“嗯。”諸葛天點頭,這個時代的平民女子,基本都會針線活兒的。
沒聽說過誰家衣服爛了就不要了或者送出去縫補的。
都是自家縫縫補補又穿的。
“叫黃老頭幫忙貼個告示,請鄧縣的女子幫我們縫製棉衣,每一件……給十斤稻穀加十斤土豆粉或者紅薯粉、玉米麵之類的。”
這一批出去賣糧食的,還是隻賣了稻穀。
土豆紅薯這些諸葛天都沒有賣,人家買去很容易拿來種植。
他又不是啥心懷天下的大善人,自己這一畝三分地臥龍村的人隻要不餓肚子,其他地方和他沒多大的關係。
就是臥龍村收獲回來的土豆紅薯也大多數打成了粉。
玉米也磨成了玉米麵。
“行!”廖化點了點頭“那下午就去找黃老頭。”
臥龍村糧食多,這一點還是給得起的。
而且找的都是黃老頭治下鄧縣的百姓,也算是一種變相的支援了。
黃老頭得了廖化的消息,自然是高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