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張潮“找茬”更是引發了全民熱情,已經蔓延到了許多不、甚至不關注文學的人群當中。
花二三十塊買本,找到一處“黃暴黑”,就能賺到3000塊,這種好事傻子才不做。
遠在長福的張潮老爹,也把三本翻出來,仔仔細細地翻閱,還偷偷摸摸注冊了一個心浪博客的賬號……畢竟零花錢實在太少了……
雖然大部分的“黃暴黑”,已經被“琴心劍膽”列舉了,但是肯定還有漏網之魚,在廣大人民群眾的人海戰術下,三本陸續又被找到了30多處“黃暴黑”——不過其中大部分實在很勉強。
甚至《少年如你》裡程念被大雨淋得全身濕透都被當成了“黃色描寫”——“找茬者”很認真地推理道:衣服淋濕了就會貼在身上;如果是白衣服還會變得透明;尤其程念是個女生……
還有《消失的愛人》裡尼克和艾米吵架時用了一個臟詞,也被算成“語言暴力”。
但張潮不管那些,很爽快地都認下來,又是10萬多的獎金給了出來。
春風社、花城社、長江社,三個出版社的主編都要笑麻,各地書店、書城的訂貨電話就沒有停過,印刷廠又開始加班加點了。
白曄直到看見自家的閨女,休息的時候都從包裡翻出一本《蝸居》津津有味地在翻,才反應過來:“壞了!”
《莫讓“黃暴黑刊”占據青少年的精神世界》的目標人群從來就不是張潮的讀者,或者資深一點的文學愛好者。此文的精髓就在於通過斷章取義,來誤導沒有看過張潮作品的吃瓜群眾。
一旦把群眾誤導成了“群氓”,形成的巨大輿論壓力,足以壓垮絕大多數人!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大家沒有看過張潮的書。現在張潮通過製造熱點,讓這些吃瓜群眾開始看這三本了,斷章取義的誤導效果自然就煙消雲散。
更可怕的是,看過書的吃瓜群眾肯定會憤怒地發現——3本,加起來60多萬字,所謂的“黃暴黑”描寫一共就70多處,合計不到6000字,連總篇幅的1%都不到,這還是在算進了上下文的情況下。
吃瓜群眾為什麼花錢買書?不就是《莫讓“黃暴黑刊”占據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誤導沒讀過的人認定張潮全是此類描寫,大家才紛紛下場“淘金”。
結果,錢花了,“金子”沒淘到,那怪誰?
很快,名為“琴心劍膽”的博客留言板就被衝爛了——“騙子”“嘩眾取寵”“垃圾文章”“傻X”“彆讓我知道你是誰”……
相應的,為張潮“鳴冤”的文章也越來越多——
《撥雲見日:走出“誤解”的張潮》
《“黑潮”原來不黑,張潮到底得罪了誰?》
《朗朗文壇,容不下陰謀橫行!》
……
矛頭幾乎直指白曄等文學批評家。尤其是之前參加過“當代散文發展研討會”的作家們,被白曄、賈平娃等人用人情壓製了幾個星期,現在終於都爆發出來——
《“張白之爭”源起——一場令人難忘的文學討論會》
《“大時代中的大手筆”會議實錄》
《文壇不是花壇,更不是醬壇!》
……
而壓垮白曄的,是之前的忠實追隨者常麗華的一篇公開文章——
《“10萬大獎”究竟該歸誰?一篇檄文背後的肮臟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