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就為《懸崖》的續集留下了足夠的懸念和伏筆。從導演、主演和投入來看,這一版《懸崖》肯定會更加成功。屆時拍攝續集也是箭在弦上的事了。
等導演鄭小龍喊出最後一聲:“CUT!”整個片場都歡呼起來,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副導演特地拿出了一掛鞭炮,劈啦啪啦地響了一通。
鄭小龍帶著還在現場的幾個主要演員、副導演,以及權勇先、張潮兩個編劇,向攝像、燈光、場務、群演等工作人員致謝。
殺青宴後,張潮沒有和宋嘉回燕京,而是留在哈爾濱玩了幾天。
3月份的哈爾濱,冰雪消融、漸入春季,也不需要裹成企鵝、步履維艱了。有宋嘉這個哈爾濱土著做導遊,雖然冰雪大世界、冰雪美術館什麼已經看不了了,但是像索菲亞大教堂、果戈裡大街、伏爾加莊園還是很值得一遊的。
而在這期間,“張白之爭”影響繼續擴大,“賬號門”的新鮮上線使輿論的天平徹底倒向了張潮。
白曄被網友們罵到不得已關閉了博客。
常麗華等人則公開了聊天記錄以及各種截圖,並且直接指出“馮錚”就是那個領獎人。
馮錚則保持沉默,沒有回應任何猜測。
常麗華、洪宇、楊麗,還有此前沒有和張潮直接衝突的一個作家,要求心浪博客和張潮公開領獎人身份,並收回10萬元獎金,重新分配。
作協的副主席鐵寧、王濛等人也相繼出現在媒體前,呼籲廣大人民要多關注文學,少關注醜聞,並堅定地表示張潮的“不黃、不暴、不黑”,是新世紀難得的佳作!
有了鐵、王二位的表態,更多嗅覺敏銳的作家們聞風而動,開始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張白之爭”中,並提出要進行“文學與文學批評”的大討論。
就連已經躲到草原上去的李娟,都被記者從牧民的春牧場裡“摳”了出來,複述了一遍3月1日那個神奇的下午到底發生了什麼。
事態的發展,讓白曄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像是垂死掙紮。
哪怕在80年代,也沒有哪個文學事件能引發這麼廣泛的全民關注。
終於,社科院文研所的所長楊易也忍不住了,專門找到了白曄,和他進行了一次長談,讓他儘快找到張潮,消弭此事的惡劣影響。
白曄聞言隻有無奈:“燕京城文學圈裡至少有一百多人在找張潮,可誰也沒有逮住過他……”
……
“這就是你賴在哈爾濱不願意走的原因?”宋嘉看了眼新聞,慵懶地問道。
“主要我現在回燕京,不僅我自己難做,還會讓很多同學、老師難做。”張潮同樣懶洋洋地答道:“還不如在哈爾濱多呆幾天呢。”
“能帶你去的景點可都去了,你再想去哪兒玩,可就得出城了。”
“這不還有一處沒去過麼?”
“……你又在打什麼壞主意!”
“什麼啊,我說的是——你家。”
“……你當真?”
“這來都來了,時間也夠反正。”
宋嘉看著身旁的男人,仿佛是第一天認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