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南北之爭_重生2004:獨行文壇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26章 南北之爭(2 / 2)

張潮一邊把信用卡和證件遞給前台,一邊笑嘻嘻地轉頭謝道:“這次算沾了您的光!”

潘要明有些小得意地道:“我怎麼會讓朋友到酒店沒房間住呢。”

張潮訂到的房間是豪華海景客房,要價近8000港幣一晚,可把他心疼壞了,覺得自己一個人住實在浪費,差點打電話問宋嘉能不能飛過來……

不過入住體驗確實一流。剛剛辦好手續,就有服務生過來幫他拎行李,一路引導張潮到了房間。房間的大窗戶直麵維多利亞港,能把諸多香港地標建築納入眼底。

張潮簡單洗漱了一下,就去嘗試了一下半島酒店著名的英式下午茶。

然後就被甜到齁嗓子的馬卡龍和另一款甜到發苦的英國甜品,膩到取消了晚餐計劃。回房間之後,張潮還特地再刷了一次牙,不是因為晚上要見馬家輝,而是因為感覺自己的牙齒正在腐爛。

不過這也為張潮省出了不少思考和查閱資料的時間。

香港語境中的“南下文人”或者叫“南來文人”,籠統指的是從清末一直到97回歸之前,由大陸來到香港的作家以及文化人群體。但實際上情況更加複雜一些:

清朝末年民國初年,“南來文人”更多是蜻蜓點水式過境或者短暫停留,其中影響比較大的就有魯迅。但是因為隻是“蜻蜓點水”,所以不會從根本上改變本土的文化生態。

到了抗戰時期就不一樣了。尤其是抗戰初期,國土迅速淪陷,大陸似無可久留安居之所,所以大量文化人簇擁逃赴香港,知名者就逾200人。郭沫若、茅盾、蕭乾、夏衍、戴望舒等等,雖然也是過客,並不久居,但停留時間短則數月,長則數年,不可避免地成為了香港文化土壤的一部分。

第三批則是新中國建立一直到1954年陸港口岸關閉以前,代表人物是張愛玲、查良鏞、劉以鬯(chang四聲)、梁羽生、曹聚仁等。這些人基本都在香港長居,大部分都成為了香港人。他們是深度參與了香港的文化建設,可以說奠定了香港的文化基礎。

第四批是改開後到97年以前,從大陸到香港的文化人,像徐子東就是其中之一。不過這些人來到香港以後,香港的文化特質已經形成,他們更多是被香港影響,而不是影響香港。

……

這些資料對張潮來說,算是比較新鮮的。雖然他讀了兩次中文係,但是無論是哪一次,文學史上對香港文學的記錄和描述都是非常單薄的,隻有寥寥幾個名字,而且還都不是考試重點。

這次也算是補齊了自己的知識空白。但同時張潮也升起一個巨大的疑惑:“這麼一個彈丸之地,一波又一波地接受著大陸的文化滋養,加上發達的經濟和教育,應該說很長一段時間,知識分子的‘密度’遠遠超過了除了燕京、滬上之外的城市,香港人為什麼還會被視為‘沒文化’的代表。”

而且這個“沒文化”,不是來自於張潮的偏見,而是香港文化人自己都講的。比如TVB資深導演、監製李添勝就很直白地說過:“香港人沒文化,做劇台詞不直白就沒人看得懂……”

除了今天徐子東講的經濟因素,讓港人無暇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和審美水準以外,一定還有彆的原因……

“你的直覺很敏銳!”馬家輝坐在張潮對麵,啜飲了一口茶水以後,悠然地誇了張潮一句。然後又問了張潮一個問題:“你看了那麼多‘南來文人’的資料,想必也了解一些他們的作品,你覺得他們的作品缺了什麼?”

兩人正坐在維港誠品書店樓上的一間茶室內,現在隻有他們兩人,清幽玄寂。

張潮知道馬家輝不是讓他評價這些作家在文學技法上的缺失,而是某種精神內核。想了半天,也沒有頭緒,隻好搖搖頭道:“我想不到,還請賜教。”

馬家輝微微一笑,頗有得色,不過並不矜傲。他答道:“他們的作品,都缺了‘香港’!”

張潮意外道:“嗯?”

馬家輝接著道:“‘南來文人’的主流作家群體,都是在大陸接受的教育,被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他們來到香港,或者迫於無奈,或者身負某種任務,或者輾轉飄零……都不是被香港‘吸引’才來的。

所以他們筆下,有滬上,比如張愛玲和劉以鬯;有江南,比如金庸、徐訏;有東北,比如李輝英、司馬長風;還有燕京、羊城、杭州……唯獨,沒有香港——可能過了一點,但說‘幾乎沒有’就挺恰當的了。”

張潮一想,還真是。比如金庸,15部武俠,男女主人公天南地北哪兒都去過了,可是彆說香港,連廣東都很少提及。

馬家輝道:“這些‘南來文人’,下筆的著眼點往往不是香港,而是整個中國,或者他們自己的家鄉。像劉以鬯的《對倒》,男主人公成日看著香港的街道和人物,腦子裡卻都是關於滬上的回憶。

他們寫散文、隨筆也是這樣。明明這一段還是在香港的咖啡廳裡喝咖啡,下一段就寫多少年前滬上的哪個咖啡廳有種什麼點心很好吃。

這樣的文學在70年代以前,香港的大陸一代移民占據了人口優勢,尤其是壟斷了文化和知識話語權的情況,當然還有一些市場。

但是等到移民的二代、三代成長起來以後,他們沒有父輩對大陸的記憶和經驗,自然就會產生一種困惑——香港,難道就不能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文學?”

張潮很敏感地問道:“那這段時間香港本土的作家、文化人呢?”

馬家輝道:“‘南來文人’不僅帶來了作品,也帶了內地成熟的文壇傳統,很早就形成了作家聯會、作家協會等組織。但是本土的文人,往往被視為‘懶散’,隻寫作、不組織,或者想參加組織,也很不容易。”

張潮道:“所以,那段時間,本土作家是被‘南來文人’壓製的?”

馬家輝笑道:“都算不上壓製,‘仰人鼻息’更準確一些。畢竟大部分報紙和文學期刊都是‘南來文人’辦的,他們靠‘南來文人’吃飯,受點氣也正常。

像在50年代,香港上流社會的通用語言一度是滬語。”

張潮道:“還有沒有彆的因素?”

馬家輝猶豫了一下,道:“確實也有……你知道倪匡嗎?”

張潮點點頭道:“科幻大師嘛,我當然知道。”

馬家輝神神秘秘地道:“你真的認為他來香港的那個故事是真的?”

(兩章合一)


最新小说: 步步高升:從借調到權力巔峰 劍嘯南宋 穿書後我成了女配她哥 綜武:融合不良帥,橫推武帝城 仙女姐姐賴上我 小少爺被糙漢寵哭了 柴刀流漫畫大師 人在神印王座,但覺醒雙生武魂了 至暗光明 囚仙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