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他誤會了。王家兄弟知道了胡三兒進派出所以後,就已經預感到事情不妙,準備收手了。
但在前期成本已經投下去了,而且通過代理人,把任務層層分包到大量的水軍工作室裡去了,不是他一句話人家就能把錢吐了、再把帖子吃回肚子裡去。
何況好多水軍工作室是編輯好帖子以後,用腳本設定了自動發帖、回帖的機製,那還管你半夜發什麼指令過來?
結果就在“韓三爺”和王仲軍談話的時候,張潮的第一波反擊就來了,從標題到內容,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沒縫的叫鋼管,不叫雞蛋》
文章用犀利的筆觸指出,指責他“香車美女”“搬進豪宅”的輿論,都試圖混淆他是受害者的事實:
【……很多老話,粗聽有理、細想無端,比如這句——“蒼蠅不叮沒縫的雞蛋”。是雞蛋一定有縫,沒縫的那叫鋼管,孵不出小雞來。……】
【……可就算是無縫鋼管,要是有人往上麵抹了點屎,那蒼蠅肯定也是叮的。所以被蒼蠅叮怎麼一定就是雞蛋的錯呢?……】
【……如果這句老話有道理,那這句“新話”也一定有道理——“瘋狗不咬有褲子的小腿”】
【……碰瓷案的嫌疑人,現在還在看守所等候警察偵辦的結果;網絡上的聖人們,已經把我打進了道德的監獄。……】
【……開寶馬是錯、住豪宅是錯,按照這個邏輯演繹下去,人家碰瓷我肯定也是我的錯,如果我不開寶馬車,他也不會走上犯罪的道路!……】
【……正是因為這世界上有人信奉“蒼蠅不叮沒縫的雞蛋”這種歪理,所以抹屎者才敢肆無忌憚地把臟水潑向無辜的人。……】
許多和張潮有過筆戰和嘴仗的老冤家看到這裡都怒目圓睜、火冒三丈了,又是“抹屎”又是“蒼蠅”,擱這罵誰呢?
不過張潮也沒有一直開大,很快就把筆鋒對準了碰瓷案的“幕後黑手”——
【……同理可得,如果我沒有極力促成引入《你的名字》,沒有花費高昂的代價,讓十多名同事去學習了先進的動畫技術,是不是前晚的事情就不會發生?】
誰也沒有想到,張潮會這麼直白地挑明,自己被碰瓷是有人指使的。在“圈子文化”裡的人,遇到這種事,無論最終是自認倒黴,還是報複回去,表麵的和諧總是不肯撕破的。
但是張潮卻沒有興趣和他們玩這種圈子遊戲了。說實話,事情發展到今天,他都有些後悔和華宜這般娛樂圈的臟人走得這麼近了。
鬼知道再糾纏下去,自己有一天會不會被安排在一個陌生的酒店房間床上突然醒來,身邊坐著一個個頭比自己高、體格比自己壯、掏出來比自己大的女裝大佬,然後帽子叔叔突然破門而入。
雖然自己不喝酒,也極少應酬,但是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這次不把華宜打疼、打怕,恐怕很長一段時間擺脫不了。
自己不是劉振雲,沒有那麼強烈地需要影視劇改編來給自己增加財富。
一石激起千層浪。
華宜和張潮之間的矛盾,在媒體圈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了,隻是雙方都是有強大資源的人,還沒有電視台和報紙,在他們態度明確之前,就敢貿然報道出來。
現在張潮先把這層溫情脈脈的麵紗扯了下來,大家自然也就跟著衝鋒了。
關於張潮被碰瓷是否是“某國內占據龍頭地位的民營影視公司”所為的新聞報道,在兩天內就占據了各大媒體的主要版麵。
【要說張潮引入《我的名字》,受到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前段時間上映的某部改編自莎士比亞著名戲劇《哈姆雷特》的古裝大片。據聞電影公司和導演,對本片的票房都寄予了厚望。……】
【由於《我的名字》引發的巨大反響和廣泛討論,這部古裝大片的也受到了一些爭議。尤其是發表在《大眾電影》上的專欄報道,嚴辭批評了古裝大片的媚外心態,得到了觀眾的普遍認同。……】
【古裝大片的票房預期,也從2.5億,下調到了不到2億,對出品公司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
【至於張潮為何會與一直合作良好的民營影視公司反目成仇,據說問題可能出在他的緋聞女友,演員宋嘉身上。作為剛剛摘得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女配角的當紅女星,卻沒有在這部投資1.2億的古裝大片出演任何一個角色……】
【據聞張潮曾經極力幫助自己的緋聞女友爭取演出機會,但是都失敗了,雙方就此結怨。……】
“嗯?這都什麼鬼?”張潮看到報道,眉頭立馬皺了起來。這關宋嘉啥事?何況自己早就在香港的電視節目裡大大方方的承認兩人的關係,還“緋聞女友”個啥?
不過這就是娛樂新聞的特點了——一切先往男女關係上靠攏!自己是控製不了的。
就在張潮在琢磨第二篇文章該怎麼寫的時候,“滴滴滴滴”的QQ提示聲響了起來,打開一看,是馬伯慵甩了一個種子過來,並且說:“趕緊下!”
張潮一愣,自己和老馬雖然不像一般的老板員工那樣等級分明,但是好像還沒有熟絡到可以分享種子的地步吧?
帶著將信將疑的心情,張潮用“比特彗星”打開了種子文件,一看下載內容,張潮汗都下來了——
&nvb”
這是盜版?這年頭有盜版不奇怪,張潮上一世就是個資源達人,號稱沒有自己找不到的種子。
但是如果是普通盜版,馬伯慵緊張什麼呢?最主要的就是文件大小。
2006年家庭寬帶最快的下載速度也不過1兆左右,大部分時候隻有幾百K。而這個電影文件,足有900多兆大小,大大超過了這時代盜版電影的體量規模。
因為現在所謂的“高清版”,最高分辨率也不過720P;普通的電腦解碼1080P都費勁兒。很多盜版電影甚至是360P、480P。
這樣一部電影有個二三百兆就差不多了。畢竟台式機主流硬盤大小也不過80G、120G這樣。
突然冒出個快1G的真“高清版”,難怪馬伯慵會緊張。要不是他不知道張潮搬的新家在哪兒、方不方便,估計早就揣著移動硬盤打車過來了。
張潮看著“比特彗星”的進度條,內心也陷入了不安當中。
(兩章合一。今天回家又晚了,所以少了點,明天會多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