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這種錢對父母來說太“玄幻”了,恐怕一時半會也接受不了。
至於說股票、基金這些,就更費時費腦了,他也不想二老以後早九晚三、整日盯盤,心情被紅線綠線所左右。
所以,路隻剩下一條了——
“買房吧!”張潮鄭重無比地說道。
“嗯?”張衛國愣住了,他還以為張潮會讓他買股票呢。現在股市牛的很,前年就開始一路蹭蹭往上漲,已經翻了好幾番了。
張潮道:“買房最好。就去福海市區買,現在房價多少?”
張衛國回憶了半天,才道:“前段時間有個老同事在「東方名城」買了套房子,120平,60多萬吧。比去年漲了不少呢!”
張潮斬釘截鐵道:“買!堅決買!剛好這次到賬了60萬,明天你們去銀行劃轉。後天咱們就去市區買一套。”
張衛國難以置信地道:“這麼著急嗎?我們也沒想搬家啊,這兒住得挺好的。”
張潮忍不住翻了個白眼道:“誰讓你們搬家了?買房了一定就要搬家?買完了,花幾萬塊簡單裝修一下,鋪個地板、刷個大白、通下水電,租出去不就行了。”
張衛國道:“這……合適嗎?房價要是跌了怎麼辦?”
“是啊是啊,股市這麼好,我都沒讓你爸投錢,就是怕跌了。”張潮母親收好了支票,又回到了客廳,聽到父子兩人的對話,連忙插話道。
張潮耐心地解釋道:“未來10年……13年,福海的房價隻有漲的份,沒有跌的份,放心買就好了。以後老爸的版稅到一筆,你們就去買一套。
到的少,就買小一點;到的多,就買大一點。也彆貸款,就全款買好了。”
張衛國很震驚:“13年?怎麼還有零有整的,這麼精確的嗎?”
張潮呆滯了一下,才道:“彆問為什麼,信我的就對了。反正現在開始買房子就沒錯了!晚一天,就虧一點!”呃,這個原因實在不便明說啊。
見父母還猶豫不決,張潮給他們加了個猛料:“我在燕京已經買了9套房了,今年可能還要買個四合院。我都不怕,你們怕什麼?”
這下張衛國和老婆徹底心動了,麵麵相覷了一下,最後下定決心道:“好,聽你的!房子總比股票抗跌。股票能跌沒了,房子還能跌沒了不成?”
張潮這才滿意地點點頭,又補充了一句道:“你們就買市區的商品房,千萬彆買彆墅,尤其是最近來我們長福的鄉下、景區附近建的彆墅。彆說買,看都彆去看一眼。
你們要想住‘豪宅’,等福海市區有了200平以上的平層,我給你們買一個。”
長福縣的山水風景資源很豐富,這兩年特彆流行在臨近公路的山裡找塊平地,蓋個彆墅區,忽悠有錢人來買,打的旗號是什麼「負離子氧吧」「度假勝地」。
後來要麼爛尾了,要麼淪為二奶聚居區。真要買了,彆提多膈應人了。
見父母懵懵懂懂地點了點頭,張潮這才放下心來。
現在買房子除了投資簡單、回報率高,讓父母手頭沒有太多流動的現金,避免吃虧外,最主要的是,還能給他們退休以後找個事做。
規劃好這一切,張潮才放心地上街瞎溜達去了。他回家以後來串門的親戚、朋友明顯增多,有些應接不暇、拙於應酬。
更彆說不少七大姑八大姨看他今年22歲了,又沒結婚,個個虎視眈眈,也不管他是不是單身,就要把手裡的好姑娘往他這裡塞。
所以他沒事就出門,一般到飯點才回來。
何況今天還約了幾個高中的老同學見麵聊天。陳歡回來了,可以打場籃球;蘭婷、宋詩語又能一起逛逛街。怎麼著都比悶在家裡強。
見到兒子出門離去,張衛國有些失神,一直等老婆叫了自己好幾聲,他才歎了口氣道:“現在這個家,大事是得由他來做主了。”
張潮母親驕傲地道:“那是。他可是咱兒子!聰明得很呢!你知道咱們這套房子現在值多少?”
張衛國好奇道:“多少?”
張潮母親伸出4根指頭晃了晃,道:“前兩天10樓和我們一個戶型的不是賣給彆人了嗎?我打聽了,這個數。他們那個還是沒裝修的毛胚呢。”
張衛國詫異道:“合著我們住一年還能賺好幾萬?”
張潮母親喜滋滋地道:“我也想清楚了,縣裡房子都這麼能漲,市裡總不能還不如縣裡吧?所以兒子說的對,咱們這錢就得買房子!後天臘月二十六,還沒有放假,我們一起去市裡看看去,合適就買下來!”
張衛國重重地“嗯”了一聲,徹底放下心來。
且不說張潮在福海給自己父母的晚年生活未雨綢繆,遠在燕京一處掛著“中國青少年教育研究會”的辦公室內,一個圓臉濃眉的中年人,坐在辦公桌後,正在聆聽麵前一個年輕人的彙報。
“什麼?你確定張潮沒有任何回應嗎?”中年人有些不可思議。
年輕人顯然有些緊張,不過還是很肯定地道:“確實沒有。我查看了最近一周的各大報紙,也搜了各大網站。張潮最近一次公開對外發言,還是在《中國讀書報》上的那封公開信,後麵就沒有其他消息了。”
中年人仍然有些不相信,道:“他那脾氣,忍得住?”
年輕人小心翼翼地道:“會不會,會不會他沒有看到您的那篇文章?《教育通訊》畢竟是專業刊物,社會麵的影響力不大。”
中年人搖搖頭,道:“你不了解。像張潮這種人,隻要媒體上有對他任何一點風吹草動,有的是人給他通風報信。不存在他不知道這回事。”
年輕人遲疑了一下,道:“那,那會不會是他覺得不……”說到這裡,他突然發現自己要失言了,連忙閉住了嘴。
中年人自嘲地笑了一下,道:“是不是想說張潮覺得無所謂、不在乎,所以就沒有回應。”
年輕人不敢接話。
中年人揮了揮手,表示沒關係,然後道:“他是文學界,我們是教育界。覺得無所謂很正常。”
年輕人道:“那怎麼辦?要過年了,現在大家的注意力都不在這上麵。學校也放假了——不然我們等開學再說?”
中年人想了想道:“這種事怎麼能等呢?現在是‘新聞真空期’,咱們才有機會搶占陣地。張潮這種是非多的,過了年不知道又折騰啥去了,更不理了。”
年輕人為難道:“那怎麼辦?”
中年人突然想起來了什麼,問道:“他爸爸最近是不是要出書?他還在電視裡給打廣告來著。”
年輕人點點頭道:“是。叫什麼《我教兒子寫作文》——真有點不要臉。前腳才罵完人家《哈佛女孩劉亦婷》,後腳自己就宣傳上了。”
中年人一拍桌子,道:“就這個了!我批評他,他不回應。我批評他親爹呢?他也不回應?”
年輕人愕然道:“這……這能行嗎?這不是往死裡得罪張潮嗎?”
中年人滿不在乎地道:“怕什麼?就是要蹬鼻子上臉地刺激他!他搞文學的不在乎教育界,我搞教育的怕他文學界嗎?
我馬上聯係《新燕京報》,來個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