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蕎聞言“噗嗤”一聲笑了出來,雖然她不知道“中二”是什麼意思,但也知道不是什麼好話。於是又回頭看了一眼陰影裡的男生,問道:“你要不要進去參加討論?”
男生擺擺手道:“不用,我站在聽就挺好。人不是講挺好的。有夢想是件好事,說不定哪天就實現了呢?”
梁思蕎隻覺得這個男生似乎有點眼熟,聲音也有點耳熟,卻始終想不起來他是係裡的哪個師兄了。不過她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場內的王震旭吸引了——
“難道不是嗎?蔣峰,敘事結構單一;劉嘉俊,不敢進行社會批判,哪怕最淺薄那種;張嘉佳、韓涵、小四,隻見商業,不見文學;張悅然、周嘉寧,隻會重複自己,題材永遠是那些……”
“他們中的很多人,甚至還停留在對村上春樹進行拙劣模仿的階段,文學自覺性連日本的金原瞳都不如,又談何野心。”
看來王震旭確實對中國的“80後”作家下了一點功夫,下的判斷不管是否正確,但至少也算切中的一些要害。但是很多人還是敏銳地察覺到他漏了一個人。
“張潮呢?你說來說去,怎麼沒提張潮?”
“對啊,‘80後’作家不提張潮,那和沒說有什麼區彆?”
“說來說去,你把最重要的給漏了。”
“你真的是漏了嗎?你是不敢吧!”
……
一時間,議論紛紛。門口的梁思蕎又轉過身和閨蜜道:“你說為什麼不提張潮?”
閨蜜想了想道:“可能是因為張潮一再說過自己不是‘80後’作家?他覺得每個作家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能統一用一個標簽去定義。”
梁思蕎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身後的男生又忍不住了,說道:“可能他覺得張潮沒那麼好,壓根不配和其他幾個一起提呢?文學嘛,口味不一樣很正常。
托爾斯泰還死看不上莎士比亞呢!”
聽到這句話梁思蕎忍不住反駁道:“你是說他是托爾斯泰,還是張潮是莎士比亞?就算張潮是莎士比亞,他也不配你用托爾斯泰來類比啊!”
男生吃了一個癟,乖乖地閉上嘴不說話了。
教室裡,蘭婷也忍不住了,問道:“既然是討論中日兩國的‘80後’作家,那張潮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名字。你既然對其他幾個那麼熟悉,說明你肯定也看過張潮的作品。
你為什麼要特意繞過他?”
王震旭看了蘭婷一眼,對這個女孩他確實十分欽慕,但在“文學”這種原則性問題上,他是不會妥協的。
稍微醞釀了一會兒,王震旭道:“一個墮落到去寫「輕」的作家,他的作品,已經不能擺到我的書架上了!”
教室裡眾人都安靜下來,麵麵相覷,不知道王震旭在說什麼。「輕」的概念,是日本文學市場高度成熟後的市場細分產物,21世紀初才被注意到,還不是一個流行的文學概念。
《你的名字》對中國的讀者來說,是張潮寫了一部想象奇特、閱讀輕鬆、結構特彆的,並沒有意識到這是「輕」。
即使張潮去年初去日本領了一個“電擊文庫大獎”,由於太冷僻,不如“芥川獎”“直木獎”出名,所以國內新聞報道了也沒有激起什麼水花。
由於對日本文學生態的陌生,所以即使中文係的學生,也都搞不懂王震旭對張潮寫「輕」這種輕蔑態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