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萬首印,25%的版稅……你的膽子很大。”張潮坐在院子裡,麵前是西瓜、汽水和話梅,坐在他對麵的自然是“最有誠意”的陸金波。
如果說在2004年,張潮還會提防他對麾下作家的形象打造過於娛樂化、商業化的話,現在的他已經完全不在乎這一點了。
既然陸金波的價碼最高,那就選他合作。
不過其他出版社也不是沒有收獲——張潮把之前為賈平娃《美文》雜誌寫的那批散文交給了報價排名第二的花城社,前後一共18篇,剛好可以湊一本小集子。
還授權給報價第三的春風社,把他在長福三中、美國「東方快車之旅」、「新理念作文大賽」複賽現場……的演講和公開信集結成冊出版,估計銷量也不會差。
所以這一次的“試讀會”實際上張潮一共賣出去三本書的版權,而不是一本《原鄉》。
所有“誠意不夠”的出版社腸子都悔青了——他們沒有想到張潮竟然暗中留出了兩本書的位置,這下虧大了。
散文集、講話稿雖然都已經在不同的場合發表過了,但是結集出版的話,說不得也有幾十萬的銷量,張潮要的版稅還不高,出版社少說也能賺它個幾百萬。
被哪個編輯拿到,都是一筆大大的功勞。
張潮這麼操作,大家還真怨不起來,畢竟人家這是對信任的一種犒勞。
所以朱妍玲、單英琪雖然沒有拿下《原鄉》的版權,但也歡天喜地地各回酒店去了,就等著明天找「潮汐文化」的法務部門商量合同。
眼下能坐在張潮麵前的,自然隻能是拿下分量最重的《原鄉》版權的陸金波,150萬首印和25%的版稅,即使這部的零售定價就20元,他光首印就要付給張潮750萬元。
這在中國的出版曆史上,是史無前例的高價!
要知道,去年易中天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他的《品三國》在燕京的;梅地亞中心舉行了隆重的版權拍賣活動,最終上海文藝出版社以首印55萬冊、14%版稅的標書中標,易中天將因此拿到約180萬元的版稅。
雖然與張潮的沒法比,但是已經震驚了不少人。
“膽子不大,怎麼能拚得過那些老牌的出版社。3年前,我就錯過了你一次;現在,我不會犯這種錯誤了!”陸金波堅定地道。
他沒有像張潮一樣吃水果、喝汽水,而是認真地翻閱《原鄉》剩下的部分。作為在合作中承擔最大風險的一方,他當然有權利先睹為快。
張潮聽到以後一口汽水差點沒嗆到——能不能彆這麼曖昧,什麼錯過不錯過的——好不容易平複了咳嗽,他又閒聊似的問道:“《千歲寒》現在賣的怎麼樣了?”
陸金波一聽到這本書名,腦殼就疼得厲害,但是又不敢在張潮麵前顯露出來,隻能咬著牙裝出一副輕鬆的模樣道:“還不錯。畢竟是朔爺封筆多年後的新作,他的讀者基礎還是很雄厚的。”
張潮心裡暗笑,這本書讓陸金波吃了多少虧,當年在文青圈子裡都傳遍了。
陸金波為了簽下王朔,給這本書的首印據說達到了100萬冊,一次性就支付給王朔的保底版稅就超過了360萬元。
但是這本書的銷量最後卻不儘如人意,有說10萬冊的,有說20萬冊的,就連陸金波自己後來在接受《德國之聲》采訪的時候都承認銷售不成功。
所以他需要打一個翻身仗!
賭性很重的陸金波,這次就把全部注碼押在了張潮身上。
不過誰也不願意自揭瘡疤,張潮也能理解,於是道:“那《原鄉》的銷售,你有什麼好主意沒有?”
陸金波放下書稿,沉思了起來——張潮這是一部科幻。從世界範圍來說,成熟的圖書市場上,科幻向來有周邊銷售的傳統,張潮這部書也可以這麼操作。
比較裡大量充滿未來科技感的場景描寫,完全可以單獨出版一本「插畫集」,還可以賣賣海報;
裡還有記憶晶片等未來感十足的物品,還可以和數碼廠商合作,設計專屬U盤銷售;
裡的顧峰頗有偶像風采,製作成手辦人偶,說不定銷量也不錯……
……
想了半天,陸金波把這些構思和張潮一一說了,沒想到張潮卻搖搖頭道:“這都是次要的,無論是插畫集、手辦、U盤,都要依賴本體的吸引力。
恕我直言,你太關注細枝末節了,這不是我想要的銷售。而且無論插畫集、手辦還是U盤,這些衍生物的版權不會包含在這次的合同裡。
我要是答應你,那「潮汐文化」的小夥伴估計想掐死我。”
陸金波聞言臉色一變,隨即深吸一口氣,道:“那是我考慮不周了……”
張潮微笑道:“不著急,你先看書,看完書以後也許就有靈感了呢!”
陸金波無奈,隻能低頭繼續看書,內心卻隱隱有些懊悔,自己花這麼大代價拿下《原鄉》圖書版權是不是太衝動了?
如果趁現在隻是達成了口頭意向,最後選擇不簽約,好像也不用負什麼法律責任?
畢竟這不是像易中天《品三國》拍賣會那樣的正式場合,不僅有同行、有媒體的監督,更關鍵的是拍賣過程和結果都是受法律保護的。
不過不簽約就太驚悚了,陸金波也拉不下這個臉——要是提出讓張潮降低一些條件呢?比如首印就彆150萬冊了……
陸金波把手上的稿件放低了一些,瞟了一眼張潮,發現他正笑吟吟地看著自己,似乎看出了自己想乾什麼,不禁有些慌亂,又把稿件抬高,擋住了眼睛。
他雖然和張潮隻合作了一本《暗流集》,這本書還和後娘養的似的,從頭到尾張潮隻負責收版稅,連一次宣發活動都沒有參加過,但對張潮這個人的研究他還是做了功課的。
張潮不是一點便宜不讓人占,但前提是你彆讓他吃虧,尤其是彆對他搞突然襲擊和事後翻臉,曆史證明這麼搞的最後撲得都很慘,往往人財兩失。
他還和韓涵不一樣。韓涵是頭順毛驢,想法多,但是好哄;張潮則更像是趴在森林裡最大那塊石頭上的老虎,不接受欺騙和愚弄。
如果這時候自己提出來降低首印或者版稅這樣的條件,張潮說不定連當場翻臉都不會,而是笑眯眯地答應自己,但接下來發生的事,就肯定不在自己的掌控中了……
想到這裡,陸金波打了個寒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