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輪流把玩幾下以後,於華道:“這個蘋果手機能不能改變時代我不知道,但是你這個APP可能會改變人們讀書的習慣……”
張潮道:“回頭我讓IT部門給幾位一人送一個?正好幫我測試一下穩定性和功能,能提點意見是最好的。”
孔磬冬恍然大悟道:“原來你小子在這等著我們呢?”
眼看著天邊的夕陽已經落到了大樓後麵,隻殘留一點霞光給下班的人群一點溫柔,張潮提議道:“飯點了,咱們先吃飯!”
2007年在福海聚餐,如果不是什麼商務宴請,或者特意要高檔餐廳,那麼自然是去「橋亭活魚小鎮」。
東街口就有一家,張潮也不舍近求遠,直接去了那裡。四位老師當中,有三位來自江南魚米之鄉,唯一的北方人孔磬冬也是哈爾濱人,也是從小吃莫利燉魚長大的,所以正合了幾人的口味。
這裡主要做的就是水煮魚、酸菜魚、麻辣魚以及川湘特色菜,又照顧了不太能吃辣的福海人的口味,所以以香麻為主,辣味為輔,即使口味清淡的人也能勉強接受。
但最有特色的無疑是引入了來自廣東中山的「脆肉皖」,肉質不像普通草魚一樣細嫩,反而是Q彈緊實,放在2007年,算是十分新鮮的食材,吃得幾人大呼過癮。
等到一鍋魚吃了大半,於華才笑眯眯地問道:“你開始寫新作品了?”
其他三人都停下了筷子,不約而同看向張潮。
張潮也是一愣,旋即笑著答道:“什麼都瞞不過於老師。確實有想法,但是還沒有動筆寫,隻有一些粗略的場麵。”
於華對其他幾人道:“我就說他不會無緣無故和我們說這麼一大堆傷春悲秋的時代感慨。”
蘇童好奇地問道:“這次準備寫什麼?想寫時代變遷?”
張潮先點點頭,又搖搖頭,道:“是,也不是。”
“哦?說說看。”曹文宣的興趣也上來了。他是個兒童文學作家,本身對時代性太強的作品不是特彆感興趣——但作者如果是張潮,就另當彆論了。
孔磬冬作為正兒八經的現當代文學學者,也催問道:“快說說看。剛治了饞蟲,又被你勾起了蠹蟲。”蠹(音度),是蛀書的蟲子,書癡常以此自比。
張潮道:“一般描繪時代變遷的作品,都是時過境遷以後的回眸。我想做的是,站在今天的支點上,給未來勾勒輪廓。”
於華有些不能確定地問道:“科……科幻?就像你要出版的《原鄉》一樣嗎?”《原鄉》在國內雖然還有一周左右才正式發售,但是於華已經在張潮這裡拿到樣書,先睹為快了。
蘇童不滿地道:“有好書你也不給我看看。”
於華得意洋洋地道:“誰讓是我寫的序呢?要保密嘛!你要看去我家裡看,恕不外借!”
這時候曹文宣開口道:“你們倆彆打岔,聽張潮說。”
張潮接著道:“不算是科幻,而是基於現在已經出現的發展趨勢,寫形形色色不同的人物,站在時代的門檻上的種種選擇。
他們向後看,是已成定局的人生;向前看,是不能確定的未來。黎明似乎就在眼前;黎明似乎總在眼前。他們的命運交織在一起形成的幻夢,可能就是未來幾年,或者十幾年,人們的日常生活。”
張潮的話讓桌上的其他幾人都沉默了。
無論是於華、蘇童,還是曹文宣、孔磬冬,在文學上都可謂博學多識,但還是很難想象這樣一部會是什麼樣子。
通常來說描寫「未來」的,都屬於「科幻」這一類型,最大特征就是要徹底改變社會形態——無論是高科技化的賽博朋克未來,還是喪屍爆發、核戰結束後的末日未來,都是對現有世界秩序的顛覆。
隻有在這種幾乎於徹底架空的基礎上,作者對社會形態的構想才不會受到現有經驗的約束,即使出現了邏輯漏洞,也能用設定與腦補自圓其說。
就像大劉在《三體》當中提出的「黑暗森林理論」,和他構想的三體人到來之前,地球人經曆的社會形態變化,其實都無法經受嚴格的社會學考察,但是在「科幻」背景下都可以默認成立。
但張潮要寫的則完全不同。
他要“預言”的未來,就在短短的幾年、十幾年後,所以會被強大的現實生活邏輯所約束,讓作者“發揮想象”的空間變得極為逼仄,簡直比戴著鐐銬跳舞還艱難。
因為書中所寫的內容,幾乎所有讀者都能在不久後體驗到,萬一張潮的“想象”被證明是荒謬的,那不就成了笑話了?
於華皺起了眉頭道:“挑戰自己是好事……但這會不會太難了?”
張潮道:“正是因為難,所以才值得挑戰嘛。如果是書寫‘過往’,我也不覺得能與各位老師媲美。所以隻能另辟蹊徑咯。”
孔磬冬忽然輕拍了一下桌麵,稱讚道:“我同意。寫作沒有野心怎麼行?我們當代文學恰恰缺乏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文體創造,總是在重複外國那些大師已經探索好的套路。
如果張潮寫成了,那很可能成為當代中國文學為世界文學貢獻的第一種範式。”
曹文宣有些擔心地道:“你說得輕巧,要是……”
孔磬冬道:“不試就永遠不會失敗——但也永遠不會成功。試一試無妨,張潮才23歲,屬於他的日子還長著呢……”
這麼一說,其他老師也放下心來了。
是啊,張潮才23歲,哪怕這一部作品沒有那麼成功,但在他注定十分漫長的創作生涯裡,可能隻是一朵再小不過的浪花,何必畏首畏尾呢?
張潮也咧嘴笑道:“謝謝各位老師的關心和鼓勵。你們也看到了,這部真的很難寫,可能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要把絕大部分精力傾注在這上麵。
所以,無論是特聘教授,還是駐校作家,我都不能勝任。抱歉啦!”
四位老師麵麵相覷,最後還是於華發出一聲長歎:“這個理由,可太充分了。各位,這趟算是白跑啦!”
蘇童卻道:“怎麼算白跑?聽了這麼精彩的構思,早值回票價了!”
幾人聞言,都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