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跟沛公有很大不同,許多方麵幾乎截然相反”,便讓嬴政大致明白了項羽是怎樣一個人。
對項羽這位霸王,李念沒多少好感,但他也不會去刻意抹黑:“項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大父項燕。”
始皇皺了皺眉,問道:“項羽初起是何年?”
李念答:“史載為秦二世元年,也即大王駕崩的後一年。”
他才死了一年,項羽就造反了,絕對是事先就有造反的念頭,隻是在等待一個時機,而那時機正是李念曾提過的陳勝、吳廣謀反。
始皇在心裡算了一下,若按李念所說,那項羽此時豈不是才十歲左右,還是一稚子?
李念繼續道:“項羽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項羽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教授項羽兵法,項羽大喜,但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始皇一邊用食,一邊麵無表情地評價:“如此無恒心毅力,縱使一時成事,也終會敗亡。”
李念道:“大王所言甚是。在曆史上,其實項羽和沛公都曾見過大王,但二人的表現截然不同。”
兩人還見過寡人?
這引起了始皇濃厚的興趣!
他本以為是他死後,沛公和項羽才造反,應該從未和兩人見過,兩人也應當沒見過他。
“如何不同?”
李念道:“沛公見大王,是參加徭役而至鹹陽,見大王帝皇之勢,喟然歎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這句話沒什麼大問題,甚至算是在稱讚始皇。(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