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裡絕對含著秦國重要的機密,可惜此等重地,他們大概不會被允許接觸。
終於到了大秦給他們安排的休歇處,甘煜笑道:“明日會有人前來教授諸位覲見之禮,之後便會入宮覲見陛下,諸位且在此休歇,甘某暫且失陪。”
甘煜說完,便帶著些人離去,他要入宮見始皇,將這一路之事詳細稟告。
待甘煜走後,摩葉上師等人在安排下入住休歇,但他們未真的休息,摩葉上師等十多名高層僧侶聚到一房間內。
看著房內不同於他們孔雀國的門床桌椅等物,有些僧侶似乎才如夢初醒,他們已不在孔雀國,而是到了一陌生國邦!
房內氣氛有些沉悶,今日在鹹陽城中見到的一切,讓他們感到了茫然,產生了動搖:秦國比他們孔雀國更加繁榮強盛,這裡的人需要他們來傳播佛陀的智慧?
恐怕不需要吧,這座城中展露的許多事物明顯比他們更先進更文明,他們作為落後者,來給更文明的人傳教?
那能成嗎?
原以為秦國是落後愚昧的一方,未想到落後愚昧的竟是他們,原來世上真有比他們孔雀國更強盛的國邦。
可既然不能給秦國人傳教,傳教也大概成不了,那他們又為什麼要來這裡,來這的意義何在?
一些僧侶陷入迷茫和動搖!
摩葉上師看向房中眾位僧侶,也猜到一些僧侶的想法,但他心知此種迷茫和動搖甚難祛除,隻能給他們再樹立一個目標。
這也是他將這些僧侶叫來的主要原因,要安眾人之心,否則人心散了,隊伍也就散了。
摩葉上師沉聲道:“眾位師弟,秦國比吾國更為強盛,吾國確有不及之處,然我等已至秦國,為我佛、為吾國,不可放棄……”
見眾僧侶的目光都被他吸引過來,摩葉上師又道:“我等要做好如下諸事:一、儘可能將我佛智慧傳播出去!”
“便是秦國人不會接受、不會允許,我等也要儘力一試,萬一能成,甚好不過。”
確實,傳教能不能成是一回事,做不做又是另一回事,萬一那秦國之王也是一位如阿育王一般的人物,一下就為佛陀智慧折服了呢?
“二、我等要和秦國的智者,即那些諸子百家的學者交流,了解其等學說智慧,也是以此了解秦國,知曉這方土地文化。”
連一個地方都不夠了解,怎麼能傳好教?
必須要對這地方進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知曉當地人的文化習慣,知曉當地人的學說思想,才好找出讓秦人接受他們佛教的方法。
但還有一點,摩葉上師未有說清,秦國如此多智者,他們開創了這麼多學說思想,說不定能從中取長補短,讓佛陀的智慧更加完整。
他擔憂這事要是說出,會引得一些僧侶反對,畢竟佛陀在很多僧侶心中,佛陀至高無上,智慧完滿無瑕,會需要補充完善?
這是異端思想,是對佛陀的大不敬!
那不僅沒法使眾僧侶更加團結,反會使隊伍分裂。
摩葉上師正色道:“三、我等要設法從秦國人這學得其等先進工藝技術,秦國勝於吾國,吾國若不能追,將有禍患。其等有優於吾國之處,如能學之,當學而傳回吾國。”
眾僧侶點了點頭,秦國比他們孔雀國強,要是沒法學得秦國人的先進技術,抹不平差距,那等秦國人變得更強,孔雀國將有危險。
一僧侶歎道:“摩葉師兄所言甚是,可秦國人能否允我等學習?且我等想要學會,沒有數年之功,隻怕極難!”
這確實是問題,可也沒有其他解法,摩葉上師回道:“事在人為,不為便無有機會,為方有!”
“四、要儘力和秦國之王與那李念公子交好,不可貿然得罪,我等無論是想在秦國傳教,還是學習,皆須仰仗這二位。”
話是這麼說,可這事真正做來也不容易,從一路所見所聞推測那秦國之王和李念公子,都非好相與之輩,極可能不待見他們佛教。
到時,縱使不至於將他們直接攆出去,也絕不會輕輕鬆鬆讓他們傳教,必定會嚴格看管,設置各種限製。
一想到這些,摩葉上師等人又不禁沉重煩悶起來,知曉問題在何處,卻想不出辦法可解。
因為問題的根本在於他們所來自的國邦不夠強,以落後衰弱之國想向強盛先進之國傳教,當然感到處處是掣肘,遍地有險阻。
便在這時,一僧侶突然想到一事,道:“秦國使者往華氏城見阿育王孫,算算時日,必已早至,阿育王孫知我等前來秦國,定會派使者過來。我等如何應對?”
他們可不是奉阿育王孫命令出使到秦國,而是未有報備,私自過來,想搶先在阿育王孫發覺之前,造成一個既定事實,在秦國開辟一方新的佛國淨土,但如今發現這方淨土好像很難辟。
摩葉上師道:“無須過於憂慮,阿育王孫即便知曉我等身在秦國,派人過來也不能如何,亦不過是重複我等舊事。”
“重複我等舊事”讓眾僧侶一怔,隨即明白過來,這是說他們這一路對秦國的心路曆程:
先是不太瞧得上,認為其是一蠻夷小國,後發現這秦國好像不簡單,有點東西,再之後發現這秦國何止有點東西,這是比他們孔雀國更強盛繁榮的國邦,令人敬畏生憂。
在強大的秦國境內,阿育王孫就算派人追來了又如何?
隻要秦人不想動他們,那他們便是安全的,阿育王孫的命令在秦國可不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