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陛下肯讓他站在諸位公子之前,無疑也證明了其身份。
就在眾臣猜想扶蘇消失一年多去了哪,為何變得這般黑時,隨著一聲“吉時已至,眾臣覲見!”,殿外等候的眾人立刻打起精神,文臣由首相王綰帶領,武將由王翦率領,大秦諸位公子由扶蘇率領,依次進入章台宮內。
流程和去年一樣,眾人先在殿外等候,然後被宣召入殿,向始皇帝恭賀,隻是今年來的人更多,主要是多了西域諸國的使者。
劉季在西域的聯盟計劃初步施行成功,想加入聯盟的西域國邦都向大秦派了使者,那些對聯盟有意見、不太想加入的西域國邦,也派了使者過來。
就算不想加入聯盟,也可趁機過去瞧瞧大秦究竟有多強盛,且秦人說過那火炮能售賣,那更得去,萬一去晚了,秦人的火炮全其他國家買光,那可不美。
這導致今年來給始皇帝朝賀新年的外邦使者比去年多了很多,去年就匈奴、百越諸部、烏孫、東胡、月氏等外邦,今年有好幾十個國邦的使者。
西域嘛,主打一個國家部族多,但不少國家都不大,有的甚至隻有一座城幾千人。
朝賀的流程和去年有一處不同,由王綰和王翦率領大秦眾文武先向始皇朝賀,兩人分彆代表大秦的文臣和武將送上對始皇的賀詞,其後是扶蘇帶領大秦諸位公子向始皇致賀詞。
去年時,扶蘇等諸位公子不在鹹陽,因而未能參與。
今年,諸公子除了胡亥人不見了外,全員回到鹹陽,自然需要參加新年朝賀,始皇將他們的朝賀次序安排在大秦文武之後。
除多加了個諸公子朝賀外,其餘和去年一樣。
等所有代表和使團的祝賀結束,高坐於龍椅上的始皇道:“今日為大秦新年之始,也是朕稱帝的第三年,值此歡慶之日,朕要向諸位宣布一件於朕、於大秦的大喜事,與諸位共賀!”
聽到始皇這番話,留在殿中未退出的眾臣、眾公子皆在心裡暗道一聲“來了!”,陛下(父皇)十有八九要在今日宣布立誰為儲,可究竟會立誰為儲呢?
王綰、王翦等人老神在在,作為“聽後世曆史小組”的組員,他們早就知道始皇會立誰為儲;李斯、尉繚等大臣一臉平靜,陛下立誰為儲都無所謂,對他們能有多大影響;
趙高雖心中焦慮,但在外卻一點也未表現出來,反而表現得十分高興,似乎聽到始皇要立儲這消息,他發自內心欣喜!
始皇帝掃了眼殿內眾人,觀察了下眾人反應,又道:“朕之長子扶蘇剛毅勇武,信人而奮士,仁德而賢明,可為大秦儲君,即大秦太子!”
聽到“朕之長子扶蘇”幾個字,許多公子神色一暗,父皇果然還是選擇了立扶蘇兄長為儲君,他們看似有點機會,實則一點沒有,扶蘇兄長的優勢太大了,隻要他不瞎搞,儲君之位必歸其所有!
而趙高聽到始皇立扶蘇為太子,懸著的心終於徹底死了,扶蘇成了儲君,以他和扶蘇間的矛盾,他能有好?
但趙高不敢表現出來,反而要擺出一副“我支持扶蘇公子為太子,扶蘇公子才是眾望所歸”的開心模樣。
始皇的目光落到扶蘇身上,道:“扶蘇聽旨!”
扶蘇恭敬地跪下,隻聽始皇直接道:“自今日起,你即為大秦儲君,大秦太子。你要做好儲君之責,不要辜負朕、滿朝文武及大秦萬民所期,踏實為人,誠心做事!”
立誰為大秦太子雖是始皇一番話便可定下,但實際上並未結束,還有流程,儲君儘管還不是皇帝,卻已高於其他皇子,已是半個君王,自然要製定相關的儀製.以和其他皇子、大臣區彆,像授玄冕袞服,各種器具的用度規格該如何,及該設立那些太子的屬官……
扶蘇鄭重保證道:“扶蘇領旨,扶蘇定不負父皇、滿朝諸公與萬民所期,必做好儲君,為大秦更強盛繁榮儘力!”
始皇道:“起來吧!”
扶蘇起身,儘管他身上還穿著公子的袞服,但他的身份從這刻起已發生變化,已從長公子升格為大秦儲君。
在扶蘇起身後,王綰、王翦領著大秦眾文武向扶蘇行禮,齊聲向其恭賀:“臣拜見太子!”
其他公子同樣行禮拜見,雖是兄弟,但如今身份已然有彆,“臣弟拜見太子兄長,恭賀太子兄長!”
聲音從殿內傳到殿外,那些朝賀後退到殿外的西域諸國使者忙詢問翻譯,得知是秦皇立了儲君後,不由驚異,秦皇竟在今日立儲,強大的秦國在今天定下了未來的繼承者。
那他們是不是得恭賀這位儲君,給這位剛被秦皇立下的大秦儲君送上些賀禮?
大殿內,看著向他行禮恭賀的眾人,扶蘇神色平靜:“眾位平身!扶蘇今日有幸被父皇立為太子,還有諸多不足,望眾位在今後不吝指點扶蘇!”
眾人也客氣道:“願為太子效勞!”
在眾臣拜見後,扶蘇這位大秦太子才算被正式冊立。
在這時,始皇看了眼李念,給了李念一個眼神,李念秒懂始皇的意思,這是在給他說:朕現在已經立好了太子,朕的大秦不會像你所說的那個大秦一樣,四個千古一帝湊不出一完整太子這種事,朕不會再在其中!
實際上,四個千古一帝湊不出一個太子,隻有始皇帝湊不出來,因為他壓根兒就沒立儲。
漢武的太子劉據雖死了,但他還是立了劉弗陵為太子,唐太宗也是一樣,李承乾雖被廢,可他立了李治為太子,至於洪武老朱,人也是有太子的,隻是朱標死了,跟始皇的情況完全不同。
得到始皇的眼神示意,李念心裡腹誹:始皇的好勝心當真是強!
和去年一般,在朝賀之後是宴會,隻是今日立了扶蘇為太子,始皇令其代他招待眾臣。
始皇立扶蘇為儲君的消息並未隱瞞,反而讓人傳於天下,首先得到消息的自然是鹹陽城中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