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是這樣,現在李治應該在哭,而不是享受著甑糕。
李治十分單純地解釋道:“聽爺爺說今天母後去見了父皇,還有舅舅商談了一些事,後來母後便來了東宮,現在又回立政殿了。”李承乾輕拍了拍他的後腦道:“沒事,吃你的。”
“嗯。”
李治嘴裡嚼著一大塊甑糕,重重點頭。
寧兒穿戴著圍裙,手腕帶著袖套,這些都是東宮特有的。
她手裡拿著一塊竹片壓著剛剛塑形的陶土,轉動一個圓盤。
一個陶碗的形狀便緩緩成型,在小福的目光下,一個陶碗成型,放入平日裡用來烤餅的爐子中,等待著成型。
其實也不是東宮沒有碗筷了,隻是寧兒喜歡在空閒地做一些陶器。
今晚,東宮的飯菜還是很豐盛的,就是排骨剁得有些太細碎了。
同樣的飯菜也給陛下與皇後送了去。
這個時辰的長安城是很熱鬨的,用了晚飯之後,李承乾梳洗了一番道:“寧兒,準備一些布絹,孤要去看望老師。”
寧兒在寢殿內收拾了一番,找出了幾匹較好又不會太過名貴的布絹。
“殿下去看望房相不能用太名貴的禮,這樣就正好。”
李承乾讓李治與李慎一人抱著兩匹布絹,這兩個蠢萌的弟弟陪在左右最好。
聽到可以在夜裡出宮玩,李治與李慎還是很高興的。
走出寧靜皇宮,夜色逐漸籠罩了整座長安。
臨近入夜時分,朱雀大街上很熱鬨,一盞盞燈籠都已掛上,街道上的行人也不少。
李治這小子容易被外物吸引注意力。
李慎還要拉一拉他的袖子。
李治這才回神跟上腳步。
來到房相府邸前,李承乾說明了來意,帶著兩個弟弟走入府邸內。
一個仆從連忙走上前道:“殿下來啦,小人這就去通稟房相。”
“不用了,你帶孤過去吧。”
走到老師的書房前,看著這裡與去年來時也沒什麼變化,這間書房很寬大,書卷滿滿當當放在書架上,還能聞到墨香。
房玄齡來到門前迎接道:“太子殿下。”
李治與李慎先行行禮道:“見過房相。”
房玄齡撫須又向李治與李慎行禮。
“過了寒露節,就要轉涼了,孤想著來看看老師,這些天少有在中書省見到老師。”
房玄齡低聲道:“近來邊關內外有諸多事要安排,前些天河東與朔方的兵馬剛調動了一番。”
李承乾坐下來,看著書房中的陳設。
房玄齡詢問道:“聽說太子今天又去鹹陽橋釣魚了?”
“嗯。”
“見過劉仁軌了?”
李承乾接過仆從遞來的茶水,觀察著茶水中的茶葉,低聲道:“他呀……一言難儘。”
“殿下重視縣治,凡太子政令通過京兆府直達各縣,這種方式是好的,可看殿下對劉仁軌十分在意。”
“老師覺得他是一個能做一輩子的縣令的人嗎?”
“殿下想要提拔他?”
李承乾否認道:“暫時還不想。”
房玄齡飲下一口茶水,低聲道:“都說東宮太子門下才俊眾多,殿下還缺這麼一個劉仁軌嗎?”
“老師說笑了,人才永遠都缺。”
“還聽聞陛下對太子殿下將西征得來的銀錢用來修繕長安,陛下對此頗為關注?”
李承乾看著兩個懂事坐在一旁的弟弟,他們也不說話,而是安靜地坐著。
聽著老師的話語解釋道:“修繕長安城的事是經過中書省的計議,還有工部主持的,朝中要踐行節儉的方略也是滿朝文武皆支持的,父皇有些言語也無妨,支持孤的人還是挺多的。”
“父皇有抱怨也是正常的,至少父皇抱怨了,孤就會覺得父皇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很真實。”
房玄齡了然點頭。
李承乾拿出一份奏章,道:“有些事東宮太子也不能一言而決,當初父皇封賜陝東道總管,就想著做一些事,奏章上的安排還請老師斟酌。”
聞言,房玄齡接過奏章,也沒當即打開看,而是問道:“殿下真的不打算重用劉仁軌?”
李承乾解釋道:“都說劉仁軌是漢室宗親,可他這人從未以這個身份自居,正如他所言,若是朝中讓他做一輩子的縣令,他可以在縣令的位置上坐一輩子的。”
“劉仁軌覺得他是一個平凡的人,平凡如他,與這樣的人交談,孤深得啟發。”
房玄齡看著奏章上的內容,安靜聽著殿下的話語。
仆從將油燈的燈芯拔高一些,讓光也更亮些。
喝下一口茶水,李承乾道:“欲穀設出賣了高昌,高昌王死了之後,孤從麹智盛那張追悔莫及的臉上學到了一個道理,世事無常其實是常態,世道並不是我們期待的那麼好,所以我們不要依賴天賦,也不要依賴他人的幫助……”
“老師你看。”李承乾的話語頓了頓,道:“劉仁軌不以出身自居,他覺得他很平凡,可高昌王自命不凡,這一前一後的比較,不是很有意思嗎?”
隨著太子的話語結束,房玄齡也看完了這份奏章,將它放在桌上,安靜思量著。
李承乾看仆從拿走了布絹,而後門外又傳來了師母的話語聲,帶著一些自責與埋怨。
房玄齡道:“殿下,這些政令中書省可以安排。”
李承乾笑道:“有勞老師了。”
“都是利於鄉民的事,保障官吏的好事。”
走出老師的書房,李承乾見到了師母,稍稍行禮後便告彆了。
梁國夫人與老師夫妻兩人送太子殿下到家門外才告彆。
天色已經完全入夜,李治跟著皇兄的腳步問道:“劉仁軌是個很厲害的人嗎?”
李承乾一路走著道:“他是個很掃興的人。”
翌日,下了早朝之後,房玄齡便早早去見了陛下。
而太子見了於誌寧之後,這位東宮詹事兼殿中侍禦史的於誌寧去京兆府。
在京兆府門外,停下腳步,於誌寧思量了片刻,就獨自一人走入了京兆府內。
半個時辰之後,於誌寧就與京兆府尹李道宗,京兆府少尹許敬宗,以及京兆府書令官顏勤禮一起去了涇陽縣。
尋常來說京兆府少尹許敬宗來涇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因為他一直都身兼著涇陽縣縣令一職。
杜荷留了些許的胡子,看起來也比當年沉穩了許多。
於誌寧笑道:“杜荷公子,朝中想要買作坊中的紙。”
“這裡有的是紙張,於侍郎隨我來。”杜荷領著頭,帶著三人走到一個庫房前,打開庫房的大門,入眼的滿滿一倉庫的紙張,這些紙張黃燦燦的,一卷卷成列在倉庫的兩側。
些許陽光照入這處庫房,於誌寧取下一卷紙,這卷紙很厚實,重重落在地上。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