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詢問道:“就因朝中要買你們的糧食?”
早晨的陽光照在老農的身上,他低聲道:“勞碌大半年種出來的糧食,誰願意賤賣給彆人呢。”
這聲話語像是被錘子打在了心口,李世民深吸一口氣,招手叫來一個內侍,道:“朝中說過民部與司農寺收糧的價格是什麼樣?”
內侍忙道:“這就去問。”
李世民繼續與這個老農說著話,半個時辰後,內侍又快步而來,在陛下身邊俯身低聲交代了幾句。
聞言,李世民又對這個老農道:“老夫讓人去問過朝中了,不會低於鬥米四錢,若有價錢更高的,也可以賣給彆人。”
老農笑著道:“鬥米四錢,好呀,好呀……”
李世民抬首看著天,現在根本不知道這個兒子多麼有錢,他是要天下的錢糧都歸朝中說了算,再仔細一想現在的長安的糧食價格是鬥米八錢左右。
朝中是給了人們一個最低的價格,有了這個價格任何的權貴與豪族都不敢低於這個價格買糧,人們會更擁護朝堂,因朝堂是他們最後的靠山。
這是多大的手筆呐,忽然又一笑,這小子究竟已到了何種地步。
老農離開,在幾個孩子簇擁下,他去了隔壁的村子。
坐在原地的李世民望著開闊的田野,田野中的糧食已快要成熟了,想起那老農的笑容,這位曾在位二十年的皇帝,眼眶竟有了淚水。
程咬金與尉遲恭已到了,兩人站在不遠處,看著陛下的背影也不知這個時候,該不該走過去。
曆代以來土地兼並始終是一個頑疾,李世民想起了多年前看到的東宮策論,生產糧食的始終是人,土地不會憑空出現糧食,這世上的財富是通過人們的雙手創造出來的。
李世民緩緩抬頭,看到了晨光照亮了天空,呈現一片潔淨的蔚藍色,忽然又一笑。
程咬金終於走上前,問道:“陛下何故發笑?”
李世民悄悄抹了抹眼淚,站起身用輕鬆的語氣道:“承乾這小子還是和以前一樣,這麼多年了一直沒有變過。”
程咬金又道:“說來也是,都三十歲了,看起來也不過是二十四五歲的樣子,末將常常看,有時候還是當年稚氣未脫的模樣。”
李世民放聲笑道:“死在他旨意下的人都數不清了,還稚氣未脫?”
程咬金神色鄭重地道:“某家這雙招子向來犀利,從未看錯過。”
尉遲恭道:“現在也就知節還在早朝,末將也很久未去朝中了。”
“朕今日心情好,不醉不歸。”
尉遲恭與程咬金都有些麵露難色。
見狀,李世民不悅道:“怎麼?與朕飲酒也不敢了?”
程咬金忙行禮道:“倒也不是,隻是怕被禦史知道了,恐少不了彈劾。”
“哈哈哈。”李世民放聲大笑道:“你程咬金還怕彈劾?”
說起禦史,程咬金一把年紀的老臉上,竟多了幾分乖巧,道:“陛下,現在的禦史不比當年了,我老程家都很久沒有吃牛肉了。”
李世民與尉遲恭又放聲大笑了起來。
龍首原北側的村子是一個特殊的存在,這裡的村民就像是一夜之間搬來的。
並且這個村子叫作安寧村,不屬任何一個縣管轄,就連這裡的村民種地也是笨手笨腳的。
附近村子的人對這裡都很好奇,甚至有新任的縣令幾次想要查問,文書送入朝中之後,便如石沉大海,根本沒有回信。
隔著三五裡地,村子之間還算是能夠友好相處,安寧村的人都很和善,也就習慣了。
夏收在即,關中的糧商以及糧販也都喊出了價格,今年夏收的糧食鬥米六錢,成色好的糧食鬥米七錢或九錢。
時值乾慶四年七月,長安城糧食市價漲到了鬥米十錢。
皇宮,新殿內。
褚遂良和於誌寧正在向皇帝稟報著今年的糧況。
“陛下,今年的糧食價格最高不會超過鬥米十錢,即便是鬥米價格更高的糧食,也都是從江南或者是蜀中,南詔送來的,調換口味的。”
李承乾看著關中各縣的奏報,問道:“民部準備好糧食收糧了?”
褚遂良行禮道:“各縣的官吏都已來過民部,今年春季時,就已布告告知中原各州府。”
所謂朝中來兜底糧食的價格,也是抑製土地兼並,確保農戶的耕種所得,哪怕朝中多付出一些代價。
於誌寧又道:“陛下,臣與門下省眾人核算過,朝中還能支應十年,臣將單獨的賬目都分開存放,留足夠銀錢用來往後幾年作為將來所需。”
兩位臣子躬身站在殿內,說完了該說的話。
現在的於誌寧已做到了專門的銀錢儲備,隻對相應的需求使用。
糧食的價格是農戶的底線,朝中用來給所有的農戶兜底,收來的糧食一來用來儲備,二來還要消化掉,也能用來穩定糧食的價格。
其實關中與洛陽的糧食消耗非常快,這兩地的糧食光是自給自足是不夠的,而民部與司農寺要收的糧食多是鋪在河北,遼東或者蜀中,江南。
李承乾緩緩道:“糧食是最後的底線,讓禦史台查緊了。”
“喏。”
褚遂良跟著於誌寧一起退下。
離開新殿,褚遂良心中疑惑道:“朝中真的有這麼多錢嗎?”
彆人不知道皇帝的錢袋子中有多少銀錢,於誌寧還是清楚的,並且從倭人地界運來的銀餅也足夠了。
他道:“足夠用了。”
“當真?”
於誌寧又笑道:“其實所謂朝中限製最低價格收糧,其實是為了抑製土地的兼並,讓耕種的農戶有保證,當年河北殺了這麼多人,如此多的隱戶還了戶籍之後,他們又得到了田地。”
“大亂之後,還需要大治,若朝中不作出舉措,土地依舊會出現兼並,不是嗎?”
褚遂良嘖舌道:“這代價,未免也太大了。”
於誌寧道:“褚尚書疏忽了一件事。”
“什麼事?”
“並不是所有人都將糧食給朝中,或許偏遠地方會賣給朝中或者是田地比人多的地界,目前來看,糧食依舊是不夠的,這一點民部更清楚才是。”
褚遂良頷首。
於誌寧接著道:“讓農戶有了選擇,他們就不會被糧商左右,其實朝中的代價並不大,況且洛陽與長安,太需要糧食了。”
現在的朝堂變化太快,要做的事也太多。
於誌寧低聲道:“忙這些事,我與門下省七十八個文吏看了半年的卷宗,朝野上下又豈止你我覺得心力交瘁,堅持不下去的那些人,早就辭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