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區有帖子說:主角在河南府執行屠城,反動之類的。帽子既然扣過來了,為了保證大多數讀者的利益以及捍衛我的清白,不得不做以下澄清。
看曆史小說的,基本都有一定史觀認知。有的是人民史觀,有的是全球史觀,有的是英雄史觀,等等,不一而足。
該讀者的發言邏輯我看了一下,是基於人民史觀。
先說看法:很好,很欣慰,很有良知。
再說結論:錯誤的。
為什麼錯誤?
曆史研究方法論很多,有歸納法,有比較法,有綜合法,有析論,等等。
之所以有這麼多研究方法,在於很多曆史、事件、人物過於複雜,或與當代思想、價值觀完全違背,等等。僅按某一方法去解讀是片麵的,不公允,不客觀,不真實,不足以說服絕大多數人的。
而這些方法,又無不遵循一個原則:不脫離時代局限。
今天不宏大敘事。
單說唐朝、五代十國。
單說書裡這個事件。
(一),主角是洗城,處理的是叛軍及其家屬,並未在收複區不分好歹亂屠一通,並未如你所說的,鬼子進河南。
(二),唐朝、五代十國是個什麼社會?
其實我們寫書的能貼出來的史料屬於兒童級彆。內容稍深入的史料,起點、政策是不允許發布的。我之前寫過一些,被重拳出擊了。
你們看書的其實也還好,因為內容已經被我篩選過了。我才是真的折磨,為了寫書,看了多少無法形容的東西。
總的概括起來就是:中唐以後、到北宋建立,這期間,神州大陸完全部詩人。
可以說把人類文明尺度、人性之惡拉到了在世界史上空前絕後的程度。
仍以主角這次事件作為標尺:
郭子儀屠城嗎?
他不屠,他喜歡活埋。
郭子儀殺人嗎?你敢造反,他就敢有多少、殺多少,處理作亂的部下,雞犬不留。
郭子儀的部隊搶劫嗎?
出了名的獸兵。
收複洛陽,就屬朔方軍在河南搞得最凶,殺掠整整三個月。
在城市駐紮,軍隊上街直接白嫖,亂搶,你敢吭聲,就把你殺了。都虞候去管,“軍士披甲而出”,質問都虞候,你想怎樣!
郭子儀帶兵這麼多年,以至於晚年被魚朝恩挖了墳,他的第一反省是——“這是我部隊作惡太多的報應。”
那麼,換個人呢?李光弼,他怎樣?
安史之亂剛結束,南方爆發聲勢浩大的袁晁起義,起義軍規模近二十萬。
事發,李光弼南下鎮壓,史料記載這二十萬人的結局了麼?
我相信,任何一個讀史讀得多的人,都不會認為李光弼大軍把起義軍打敗後做思想工作說:“來,各自領一筆路費,回家好好種田過日子。”
皇甫嵩屠廣宗,漢軍屠涼州,朱元璋屠江東,才是這些人的歸宿。
再換個人,馬璘。
橫水之戰大破史朝義——“賊大敗,轉戰石榴園、老君廟,又敗;人馬相蹂踐,填尚書穀,斬首六萬級,捕虜二萬人。”
你讀到這,不會認為這八萬叛軍是自己衝進尚書穀的吧?
笑死。
河南府、洛陽一帶的地形多平啊,八萬叛軍都是精神病,都是嚇破了膽的鵪鶉,自己鑽進穀底給你砍?
再換個人,田神功。
上元二年,江南爆發劉展之亂,田神功南下鎮壓——“田神功既克劉展,留連揚州未還。”
在淮南乾什麼?——“大掠十餘日。安史之亂,亂兵不及江、淮,至是,其民始罹荼毒。”
這還是中唐時期算人的將帥。
到晚唐那會。
黃巢入長安——“巢軍居數日,各出大掠,焚市肆,殺人滿街,巢不能禁。”
唐軍第一次收長安——“黃巢帥眾東走,程宗楚等自延秋門而入,朔方軍、義武軍次至,帥銳卒五千夜入城。三鎮大軍分兵入第舍,掠金帛、妓妾。”
黃巢反攻長安——“丁亥,巢入長安,縱兵屠城,流血成川。”
第二階段拉鋸戰——王鐸擔任總統,將東西兩川、漢中軍屯靈感寺,涇原軍屯京西,義武、河中屯渭北,邠寧、鳳翔屯興平,保大、定難屯渭橋,忠武軍屯武功..............對峙期間,雙方缺糧。都怎麼乾的?——“巢軍賣人於官軍以為糧。”
“官軍亦捕民賣之,以肥瘦論價。”
蜀中阡能起義——“蜀軍執民為俘,每日數十百,悉屠之。”
黃巢、秦宗權、李罕之、孫儒、馬殷這些人就不說了。
以上這些等等正派,反派,以及他們的部下,把你當同胞嗎?
朝廷、聖人、宰相、衝天大將軍、蔡帥把你當同胞嗎?
秦宗權部下的河南兵殺掠、吃遍河南數十州,把河南老鄉當老鄉、當同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