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都不改的那種,甚至隻是重新填詞成中文。
誠然有一些是有版權的,是經過了原創同意的。
可是實際上絕大部分呢?
他們有個屁的版權,根本就沒有這玩意兒存在。
火了之後要是壓力大點,就先上車後補票。
不然的話,索性就完全不管,當什麼都沒看到,當自己不知道。
畢竟當年時代限製,函夏經濟剛剛開始騰飛,國民素質還不是很跟得上,導致這方麵的法律意識實在淡薄,也沒有什麼版權意識,知識產權的法律更是漏洞百出。
不像今日,當年想要跨國維權的難度,可是呈現指數增加。
就跟函夏的企業家是讓阿美瑞堅資本家都感到目瞪口呆的人群一樣,他們能做出的騷操作堪稱不要臉,甚至有中喬這種事件的發生。
這就導致了,函夏在有關知識產權這一領域上,實際上在國際上的名聲一貫不好,甚至早年間還會有‘函夏才是文化小偷’,‘函夏文化強盜’這種說法存在,這些都是外網的一些秘幸。
也就是隨著函夏逐漸發展起來,愈發強大了之後,才有所改觀,可是這並不代表函夏現在能夠成為文化影響力高的國家了,隻能說是一切都剛剛起步。
夏遠,算是一個為數不多的先鋒軍,帶著函夏電影走出了國門,讓全世界知曉,現在的函夏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函夏了。
現在的函夏,已經變成了一個舉足輕重,完全有能力影響到全球的超級大國。
這是其一。
其二就是,函夏是基於語言的關係,用中文寫歌,堪稱是最難的一件事。
這門語言實在是太過於博大精深了,這也使得函夏音樂的側重點和世界音樂都不太一樣。
世界音樂,側重點更多的是在旋律和曲調。
因為他們語言的關係,無法在有限的一首歌內表達出更多的精神內核,加上好押韻等等各方麵因素存在,開口詞非常之多,他們的主要經曆全部都集中在如何寫好旋律之上。
這就不拿英文舉例了,可以拿日語舉例。
比如一個‘我’字,中文隻需要一個音節,一個字音。
日語需要‘哇達西’。
‘我愛你’,日語則需要‘阿姨洗鐵路’。
英文也同理。
所以他們必須要安排更複雜的旋律才能夠把一首歌寫好。
這才是函夏音樂為什麼無法大範圍走出世界的緣故,這是最真實的兩方麵原因。
曆史因素加上語言。
函夏音樂側重於歌詞而輕旋律,聽函夏音樂的沉沒成本太高,這門語言太過於博大精深。
現在,居然又輪到了夏遠將函夏音樂帶到了世界上。
這讓全函夏互聯網的網民們傻了眼。
而也就是在這個王震剛眼看著就要火遍世界的節骨眼。
突然間,在他唱完的一刻,夏遠微微一笑宣布道:“各位,於老師在這一個環節贏了,因為王震剛選擇退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