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您喊我來什麼事?是不是打算立兒臣為太子了?”趙興笑道。
“你就這麼急著搬出宮去?”官家聞言並不惱怒,反而哭笑不得的說道。
太子居東宮,這個稱呼確實是因為東宮在皇宮東麵,但是東宮卻不在皇宮裡。
而是和皇宮鏈接,卻由另開一門。
若是搬去東宮,也就等於出宮居住了,若是要進宮,也需要從宮門進入。
曆史上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就是在李建成進宮的路上埋伏的。
“兒臣都這麼大了,再住宮裡也不方便。”
其實是趙興想出宮去看看,皇宮雖大,但是他在宮裡待了那麼多年了,即便身體裡是個成年靈魂,也待的夠夠的了。
“你才多大啊,等幾年再說。東宮那邊年久失修,回頭朕讓工部好好修繕一番,再冊封你為太子,讓你搬過去。”官家說道。
“父皇,那我明日休沐,您讓我出宮玩玩唄?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兒臣久居深宮不知民間疾苦,以後和那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一樣?”趙興說道。
官家聞言沉吟了一會,說道:“朕可以讓你出宮,但是必須帶上足夠的護衛。”
“父皇,帶護衛沒問題,但是兒臣總不能擺著儀仗出去吧?那樣誰都知道是兒臣了,怎麼看到民間疾苦?”趙興說道。
“朕會安排一部分武藝高強之人跟隨,其餘人暗中保護,但是你絕對不能出城!”官家說道。
“謝父皇!”趙興聞言一喜。
汴京城那麼大,他暫時也沒想著出城。
“先不說這個了,朕叫你來,是有件事問你。”官家說道。
“父皇,什麼事啊?”趙興疑惑道。
“朕聽說你在資善堂,平日裡隻和齊家顧家那幾個小子來往,其餘人都不怎麼理會?”官家說道。
“父皇,那些人學識一般,隻知道逢迎巴結,兒臣很不喜歡。”
趙興對於父皇知道他在資善堂的情況並不意外。
說不定他在資善堂那邊的一舉一動,說了什麼,官家都一清二楚。
“福兒,對於那樣的人,你可以不喜,卻不能疏遠。奸也好,忠也罷,作為一個合格的皇帝,都要用。”官家說道。
“父皇,作為一個賢明的皇帝,不應該親賢才,遠小人麼?”趙興疑惑道。
“福兒可知長江與黃河?”官家問道。
“兒臣知道。”趙興點了點頭。
“長江水清好比忠賢,而黃河水濁好比奸小,不管是長江還是黃河,都能灌溉流域的農田,缺一不可。二者不管是誰泛濫,都會成災難,都需要花大功夫治理。你明白了麼?”官家淡淡道。
趙興一怔,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官家微微歎了一口氣,說道:“朕當年也以為隻重用賢臣,就能把天下治理好。然而推行變法之時,才發現這個想法大錯特錯。賢的也不一定忠,奸的也不一定不忠,最終還要看你怎麼用人,隻要能達成目的,是奸是賢並不重要。作為皇帝,不能因為個人喜好,而定親疏。”
一開始趙興隻和少數幾個親近,他就得到了消息。
之所以一直沒說,是覺得趙興年紀還小,說了他也未必能理解。
而且也想看看趙興能不能自己反應過來。
然而兩年時間過去了,趙興始終沒有改變,這才親自和趙興說了這些。(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