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說的兒臣也明白,隻是兒臣讀史書,明白一個道理,百姓所求不多,無非就是安居樂業,填飽肚子。去年蜀中有數萬百姓受人蠱惑,發動了叛亂。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官府未能及時安置好百姓,這才引起了叛亂。而那些官員拿著朝廷給的高額俸祿,過著奢靡的生活,卻不思報效國家。父皇乃是大宋官家,卻每天過的如此節儉,就是為了給天下人做表率。”趙興氣氛道。
“這天下乃是我趙家的天下,朕以身作則,也是應當。好了,不說這個了,說吧,你來找朕何事?”官家問道。
“兒臣想休沐之時,跟英國公學學兵法,了解軍務。”趙興說道。
官家聞言皺眉道:“胡鬨,你身為太子,將來是要繼承皇位的,隻需學習如何治理好天下即可,學兵法有什麼用?難不成你還要親自上戰場打仗不成?”
“父皇,兒臣主要的目的是了解軍事,兒臣覺得一個好的皇帝,可以不懂兵法,卻不能不懂軍事。”趙興說道。
官家聞言沉吟道:“寧遠侯不是一直在教你習武麼?你和他學習就成了,若是讓英國公去教伱,朝中相公們知道了,又該來煩朕了。”
“倒是兒臣考慮不周了,隻想著英國公更利害些。”趙興說道。
他倒是忽略了文臣得知他學習兵法的反應了。
以那些文臣的尿性,肯定希望未來的皇帝,是那種儒家思想中的聖君。
“知道就好,做任何事情,方方麵麵都要考慮到。”官家叮囑道。
“兒臣謹記父皇教誨。”趙興說道。
官家滿意的點了點頭,這個兒子雖然聰明,但是在一些想法上卻表現的有些天馬行空,忽略了一些基本的問題。
不過趙興也有個優點,稍微點撥,就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送去的紮子看的怎麼樣了?”官家問道。
“父皇,您彆提了,明明幾句話可以說清楚的事,那些大臣寫紮子的時候非要廢話連篇,好似不這樣不能展現他們的文采一樣。給兒臣看的頭大如牛,後來兒臣學聰明了,隻看最後一段。真不知道父皇每天批閱那麼多紮子,是怎麼看下來的。”趙興吐槽道。
那些大臣寫一個紮子,少的有數千字,多的有上萬字。
洋洋灑灑跟寫作文一樣。
趙興一開始還以為,他們就是廢話多了一點,逐字逐句的看,生怕遺漏了他們想要陳述的事情。
結果看了幾個發現,前麵通篇大論都是廢話,最後幾百字才是要說的事。
他乾脆隻看後麵的內容和尚書台批閱後的意見和父皇的答複。
“哈哈。”官家聞言哈哈大笑道:“朕當初摸索了許久才摸索出這個辦法,你倒是精明,竟然這麼快就想到了這個辦法。”
“父皇,您既然知道,為何不申飭他們,令他們整改?這樣費筆墨不說,還浪費時間。”趙興奇怪道。
“為什麼要讓他們改?”官家笑道:“他們既然喜歡寫,讓他們寫好了。讓他們多費些心思和時間不是挺好的麼?朕也不會去看,偶爾心情煩躁,再看看,還能解解悶。”
趙興:“……”
這話聽著怎麼像後世的無良領導,折騰下屬寫文案一樣。
……
揚州
上元節過後,新任揚州通判就到任,盛紘花了半個月時間和其完成了交接。
盛紘很會做人,在揚州任職期間,和揚州官員相處的都很不錯。
自從年前升遷文書送到揚州後,每日宴請不斷。
如今交接完了,還有兩天就要離開揚州了,難得清閒了下來。
回到家裡,盛紘就來到了壽安堂。
“父親。”正在陪盛老太太說話的華蘭和如蘭見盛紘進來,起身行禮道。
盛紘微微點頭,然後向盛老太太行禮。
“坐吧。”盛老太太頷首道。
盛紘落座後,衝兩個女兒說道:“你們先下去吧,我和母親說說話。”
“是。”兩人欠身一禮,退了出去。
“母親,兒子看如蘭比之前長進了不少,辛苦母親了。”盛紘說道。(www.101novel.com)